發布日期: 2023-7-3 11:29:51 | 信息編號: 3936518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水,孕育城市的生命。水環境,則容納著一座城市發展的潛力和資本。
碧水環繞、水清透亮,魚游淺底,鳥翔天際……盛季時節,漫步湖南湘江新區,綠水藍天相映成趣,描繪出怡人美景。這背后,正是該區全面推進水環境治理工作,共創美好生態的成果。
近年來,湘江新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奮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新區。
讓每條河流都成為一道風景
炎炎烈日里,西湖街道黨工委書記、街道總河長黃偉正仔細巡查龍王港河道,排查污染隱患。
龍王港全長29公里,發源于望城區,流經湘江新區匯入湘江,是湘江一級支流。前幾年,城區面積擴大、城市人口增加、工業迅速發展,而管網配套、治污設施卻沒有跟上,流域缺乏雨污分流,原本清澈的龍王港褪變為一條劣五類河流。
湘江新區投入23億元治理資金,先后啟動南園路污水干管完善工程及龍王港枯水期河道應急補水工程等對龍王港實施流域進行綜合治理,如今的龍王港水清透亮、兩岸成蔭,入湘江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III類以上,水生態環境越發良好。
龍王港的復蘇,離不開各級河長們的日夜巡護。“目前已建成了由新區、街、村三級河長常態巡河機制,并對龍王港排口采取‘一口一檔’管治模式,全力抓好水環境治理工作,確保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黃偉介紹,自從擔任鄉級河長以來,他幾乎每天都要來巡一下河,發現私搭亂建、亂丟垃圾等問題,他都會堅決制止,確保龍王港河道、河面整潔、清爽。
龍王港只是湘江新區全力推進河長制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新區高度重視,組織成立了河長制工作委員會,制定出臺《湖南湘江新區河湖長制實施方案》,圍繞加強水資源保護、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和執法監管等任務,全區上下凝心聚力,合力攻堅,全面深入推進“河長制”工作落實。
目前,湘江新區嚴格推行“河長+檢察長+警長”制度,27條河道均設立了河長,由186名各級領導干部擔任各級河長,實現了新區河長制全覆蓋。2022年各級河湖長共計巡河湖8496人次,解決各類涉水問題800余個。
告別“黑淤” 暢享自然
“以前這里很臭,路過都要捂著鼻子快點跑;現在這里空氣清新,花草樹木也很多,感覺自己就像住在了景區里。”作為后湖變遷的見證者,后湖新村的老居民彭爹內心無比滿足。
曾經的后湖,違建遍地、垃圾成堆,污水橫流、臭氣熏天,大量拾荒者、小攤販不斷涌入,導致人居環境惡劣、衛生消防隱患叢叢、社會治安十分混亂。“道路破破爛爛,路邊的水溝散發著惡臭,我們都不敢喝這里的水!”回憶起后湖當初的樣子,彭爹感慨萬千。
何時再能回到滿是湖光山色、鳥語花香的后湖?在民眾的期待下,2014年,后湖改造建設被列入省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后湖綜合整治被列入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建設的重點項目。
一湖碧波蕩漾,樹木郁郁蔥蔥,魚兒水中嬉戲,人在畫中游……短短3年時間,通過生態修復、有機改造、產業培育,后湖除去污垢,綻放出獨特而迷人的藝術氣質,成為長沙人心中的網紅打卡勝地。
作為長沙市靚麗的名片,梅溪湖也是市民常去的休閑勝地。為更好守護好梅溪湖,湘江新區打造了全國城市人工湖泊維護的典型標桿——長沙梅溪湖水生態一體化綜合養護項目。
“目前,環湖共計有8個雨水凈化區,采用雨水凈化工藝確保入湖水質達標,全湖共計種植50萬平方米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態技術對植深湖水體進行修復。”湘新水務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養護項目不斷提高水體生物多樣性,來改善水生態環境,并配合梅溪湖水質凈化廠及人工濕地項目共同運轉,自2017年以來,梅溪湖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質Ⅲ類標準。
通過幾年來的努力,湘江新區河湖管理保護取得明顯成效,江河湖庫水質持續改善,全區國控、省控斷面平均水質優良率達到100%,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在梅溪湖散步,偷得浮生半日閑;到洋湖濕地觀賞荷花,獨享安靜恬適;在尖山湖畔暢玩嬉戲,體會親子時光……“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美麗愿景在湘江新區成為現實。
狠抓污染防治 共創碧水藍天
水污染防治是水環境治理中的一大重點要點。湘江新區深入貫徹落實生態環保理念,多措并舉,全面推進,全力抓好水污染防治各項工作。
積極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及配套管網建設。推進截污納管和雨污分流,按期保質完成梅溪湖環湖初雨及溢流污染控制工程(二期)、梅溪湖水質凈化廠壓力管網系統優化提升工程、東方紅路污水管網建設及匯智路至雷鋒河污水管聯通工程等10余項重點項目,啟動梅溪湖水質凈化廠+岳麓污水處理廠+洋湖再生水廠納污區、大王山水質凈化廠納污區、高鐵西城納污區、含浦納污區等4片排水實施規劃編制項目,流域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大幅提升。
積極推進農業農村污染防治。近年來,湘江新區逐步實現垃圾分類示范村全覆蓋,同時突出畜禽污染治理,全區生豬規模場退出率100%。積極創建清潔庭院,引導農民清潔生產和清潔生活,有效解決了農村生產、生活和生態污染問題。
生態興,則文明興。湘江新區將努力打造“水清、水凈、水美”的水生態環境,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湖南日報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