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3-6-19 13:17:35 | 信息編號: 3876579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記者
陽谷縣在農村供水保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費巧振縣水利局農田水利工作科科長
陽谷縣農村供水保障工作,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全縣農村供水保障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實施農村供水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實現了農村供水“從水源頭到水龍頭”的“全智控”管理模式。
下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對農村智慧供水取得的成效做一下簡要介紹:
一是降成本。從去年開始,我們利用政府專項債券和貸款等多渠道籌集資金3.5億元,對全縣18個鄉鎮街道852個村進行了村內管網改造,鋪設了使用壽命長、密封性好的PE管道,使“跑冒滴漏”現象得到了根治。據初步估算,全縣年可節水約135萬噸;同時采用4G超聲波智能遠傳水表,實行集中式水表井、一戶一管供水模式,實現抄表到戶、精準計量,減少人力投入90%。供水運行成本大幅降低。
二是提效率。農村供水智慧云平臺采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依托遠程壓力、流量監測點,遠傳智能水表等在線監測設備和GIS系統,建立起從水源到終端的全過程監控,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就近派單給巡線人員,確保農村供水問題“動態清零”,成功實現了供水管網日常維護由“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切實提升了運維效率,保障了農村供水安全,12345市民熱線反映農村供水問題數量較同期下降80%。
三是暖民心。以農村供水智慧云平臺為載體,實現了農村供水繳費、查詢、報裝、報修等業務的全流程智慧化,并開通微信、支付寶、銀行代收等多種線上繳費方式,使農村群眾足不出戶即可辦理全部業務。同時將智慧平臺拓展應用至基層治理領域,重點關注獨居和孤寡老人用水情況,發現數據異常及時聯系網格員上門查看,對于獨居和孤寡老人等特殊群體關心關注起到了良好效果。
通過農村供水智能化改造提升,成功實現了降水損、降成本、降負擔,提升運維效率、提升收費便捷度、提升用戶滿意度的“三降三升”目標。智慧化運維打通了農村供水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得到了廣大群眾的一致認可。
記者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具體采取哪些方法措施?
王紀坤
縣水利局建設科教科科長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其基本目標是促進農業節約用水和維護農田水利設施良性運行,我們將從四個方面推進該項工作。
一是加強農業水權制度建設。我縣農業用水指標總量約為1.76億立方米,畝均水權量184.3立方米。按照“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的要求,縣級把水權總量分配到各鄉鎮街道,并對部分村莊試行發放水權證書,同時做好水資源集約利用的宣傳,增強群眾節約用水意識。
二是完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科學監測農業用水維護成本,為政府合理定價提供依據。在確保灌區運管單位基本運行和總體不增加群眾負擔的前提下,引導社會資本建設和管理農業節水工程設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三是推廣“農業用水組織管理”模式。通過設立農業用水服務窗口、建立專業化維修管護隊伍、健全協商定價合理收費制度等措施,可以提高農業用水效率,降低農業節水工程運行成本,有效解決農民群眾灌溉用水難、水利設施管護難等問題。目前我縣定水、閻樓、七級等6個鄉鎮“用水組織”管護面積達到21萬畝,總體管理規范、運行良好,項目區農戶受益很大,成為群眾樂于接受易于推廣的好做法。
四是發揮農業用水獎補引導作用。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是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一項重要機制,今年籌集農業用水獎補資金134萬元,按照“誰管的好補貼誰、誰用的好獎勵誰”的原則,重點獎補提供農業節水工程維修管護服務的用水管理組織、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提升農業用水和勞動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節約用水和農田水利設施運行良性循環。(澎湃新聞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