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3-6-12 10:06:54 | 信息編號: 3844050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6月10日,在成都繞城高速外側,白鷺灣濕地公園內的施工現場,運輸建材的車輛進進出出忙碌著,現場施工人員有的在綁扎鋼筋,有的在搬運材料,一片火熱的建設場景。
據悉,這里是錦江區再生水綜合利用工程項目的施工現場,作為整個項目最重要的工程,泵站建設直接影響著整個項目的進展。據中國五冶集團錦江區再生水綜合利用工程項目項目負責人介紹,泵站目前已負二層已經封頂,負一層正加緊建設,預計將于6月底封頂。整個項目預計將于今年內建成投用,建成后泵站每天的出水量將達70萬噸。
10日上午,記者在錦江區再生水綜合利用工程項目泵站建設現場看到,鋼筋林立,幾十名施工人員各司其職,穿插其中,將一根根鋼筋綁扎,為后續水泥澆筑做準備。
再生水泵站位于第九污水處理廠西側,緊鄰現狀污水廠,建筑面積3200平方米,采用地埋式建設,主要施工內容包含分水井、加壓泵房兩部分。
據現場負責人介紹,整個再生水泵站為地埋式建筑,分負一負二兩層,其中負一層包含分水井和設備用房,負二層為再生水泵房。污水處理廠的尾水管道在分水井處匯合,匯合后通過泵站進水管進入各自泵站的吸水井,泵站會根據設置的水泵取水量調配取水。加壓泵房則是為了將水輸送至更遠、更高的區域使用。
“從整個立體平面圖就可以看出,泵房區域的海拔高度比要輸水的幾個區域都低,其中比江家藝苑就低了20多米,所以加壓泵房的設置還是很有必要的。”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再生水泵房工程設計規模為70萬噸/天,擬向錦江區紅廟子排洪渠生態補水13萬噸/天,向何家沖排洪渠生態補水15萬噸/天秀水河生態補水18萬噸/天,南支三渠生態補水24萬噸/天,共計70萬噸/天。
據了解,整個泵站共有8臺離心水泵,日常情況下6臺水泵始終處于工作當中,而為了滿足每日70萬噸的出水量,每臺水泵需抽水超10萬噸,以此滿足錦江流域生態補水需求。
錦江區再生水綜合利用工程是錦江水生態治理規劃體系重要的一環,也是補強錦江水域再生水利用能力的重要舉措。該工程位于成都市錦江區三圣街道和成龍街道區域內,起于白鷺灣濕地公園,止于航天立交。項目管道全長11公里,采用“零開挖”,利用機械頂管的方式完成管道鋪設工作。
據錦江區再生水綜合利用工程項目技術負責人季敏介紹,該項目全線共將建設39座水管道工作井,開挖深度最大達到32米,平均深度20米左右。施工主要包括工作井開挖、頂管施工、泵站建設三部分。
項目管道起點由再生水泵站接出,從西南向東北方向輸送再生水,輸水管線主要沿環城生態區內外生態綠化空間、何家沖排洪渠沿線綠帶、銀杏大道西北側綠帶、東部副中心市政公園綠帶、紅豆樹街、三環路綠帶、驛都大道西南側綠帶敷設,串聯起何家沖排洪渠、紅廟子排洪渠、南支三渠、秀水河4個主要生態補水點。
根據預計,該工程將于今年年內建成投用。投用后,由第九再生水廠經過污水處理設備處理后的中水,將通過11公里的地下輸水管,流入錦江流域,其不僅實現了水資源的重復利用,同時還可緩解水資源不足的問題,防治水污染,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紅星新聞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