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我國于2018年1月1日重新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在該部法律中明確界定了水污染可分為工業水污染、城鎮水污染、農業及農村水污染、船舶水污染。而染料廢水就是屬于工業廢水中的一類。隨著都市化及工業化的發展,世界各地所生產的廢水量快速地增加,例如紡織印染行業,是用水量大、廢水排放較多的工業部門之一。據統計,我國印染企業每天排放的廢水量達300萬~400萬噸 。在印染工業中往往根據不同的纖維原料和產品需要使用不同的染料、助劑和染色方法。所以紡織工業廢水中一般含有懸浮物、油脂、纖維屑、表面活性劑和各種染料等。染料中存在的重金屬鉻、鉛、汞、砷、鋅等重金屬鹽類無法生物降解,他們在自然環境中能長期存在,并且會通過食物鏈不斷傳遞,日本以前曾經發生的水俁病就是因為水體內重金屬超標造成。如果染料廢水沒有經過處理而加以排放,將對人類的飲水安全是一個極大的威脅。而傳統的處理方式也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染料廢水中水分揮發后,所沉淀在水底的淤泥也就變成了更大的污染,對周圍的自然生態將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根據“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報告”2017年中國酸雨分布,酸雨分布酸雨區面積約62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6.4%,比2016年下降0.8個百分點;其中,較重酸雨區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為0.9%。酸雨污染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云貴高原以東地區,
主要包括浙江、上海的大部分地區,江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湖南中東部、廣東中部、重慶南部、江蘇南部、安徽南部的少部分地區。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類社會文明前進的源源動力,水污染治理關系著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樂業。
2染料廢水的治理方案
以往水體污染現行的處理方法有中和法、混凝法、氣浮法、電解法、吸附法。根據不同的污染源,用不同的方式去處理。以上諸多方法都勞時費財。在此背景下浙江工業大學聯合永康市某公司于2016年合作研發出了HK吸附劑。從理論與實踐證明,該吸附劑化學性質穩定,無毒無害、無味、耐高溫、無氧化性、無腐蝕性等理化性,對染料污水具有不可逆強吸附作用。能有效的徹底吸附染料廢水中的有害物質以及沉淀于土壤中的廢水雜質。對比以前老方法,即方便又簡單,效果還更好。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3結論 :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工業的推動,工業推動,不可避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污染源,預防和治理齊頭并進 ,才能為國家的長治久安,為子孫的綠水青山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