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黄网站_性福利视频_嫩草91_黄色av中文

客服電話:400-000-2365

CASS反應器內反硝化聚磷菌處理生活污水性能研究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 時間:2018-9-25 10:09:24

污水處理技術 | 匯聚全球環保力量,降低企業治污成本

  隨著污水排放標準的不斷提高,國家嚴格限制水體中氮、磷營養元素的排入,使得污水處理廠必須具備脫氮除磷能力。同步脫氮除磷工藝以生物法為主,應用較多的主要有A2/O(anaerobic/anoxia/oxic)、UCT(university of cape town)、氧化溝、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及其改良工藝等。這些工藝雖能實現較好的脫氮除磷效果,但在實現出水氮、磷穩定達標上仍面臨一些問題,比如污水中碳源不足,硝化菌和聚磷菌二者泥齡沖突,除磷菌和反硝化菌對碳源的競爭。為解決這些問題,一些新技術、新工藝得到開發,其中反硝化除磷技術是近年來國內研究的熱點。

  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ying 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DNPAOs)兼具反硝化脫氮和聚磷的功能,廣泛存在于厭氧好氧交替的環境中,如在A/O(anaerobic/oxic)、A2/O、SBR、UCT、BCFs(biologisch-chemische-fosfaat-stikstof-verwijdering)等工藝中均可發現此類菌的存在。DNPAOs屬于兼性厭氧菌,相較于聚磷菌(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PAOs),能夠以NO3−-N、NO2−-N作為最終電子受體,在超量吸磷的同時進行反硝化脫氮。自20世紀90年代起,DNPAOs因其“一碳兩用”的特點,在雙污泥系統中被證實能夠節約50%的碳源利用、30%的需氧量和降低50%污泥產出[5-6]。

  缺氧條件下的反硝化除磷現象已成為同步脫氮除磷工藝的研究熱點,有關的研究多集中于SBR、A2N、Dephanox、UCT、BCFs及A2/O改良工藝,這些典型工藝可分為單污泥系統和雙污泥系統。其中,Dephanox工藝與A2N-SBR工藝均依據反硝化聚磷菌的特點而設計,屬于雙污泥系統,工藝流程以A2N-SBR工藝為例:生活污水首先進入厭氧/缺氧-SBR進行碳源吸收和生物釋磷,然后靜沉排水,含氨氮上清液進入硝化-SBR完成硝化反應,含硝氮出水再回流至厭氧/缺氧-SBR進行缺氧反硝化除磷。其他工藝則為單污泥系統:改良UCT工藝及BCFs工藝則是在厭氧池與缺氧池之間增設一個缺氧池,避免了回流污泥中硝氮對生物釋磷的抑制,同時創造了有利于反硝化聚磷菌生長的條件,使反硝化除磷作用在脫氮除磷中扮演重要角色;A2/O改良工藝中,以馮元平等自行設計的A3/O-MBR工藝為例,此工藝與改良UCT工藝和BCFs有相通之處,在厭氧池與缺氧池之間增設缺氧池,并與MBR組成復合工藝,運行結果顯示,反硝化聚磷菌占總聚磷菌的比例達到95.47%,成為該系統實現良好脫氮除磷效能的關鍵。

  以上工藝為反硝化聚磷菌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條件,較好地利用了反硝化除磷作用的優點,但在實現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問題。雙污泥系統處理工藝可能存在幾個問題:1)靜沉污泥中氨氮無法得到去除,可能導致出水氨氮較高;2)以厭氧-缺氧模式運行一定時間后,污泥除磷能力降幅明顯甚至逐漸消失,而脫氮能力受影響不太,可推測,該現象很可能與反硝化菌的競爭有關;3)反硝化除磷對N/P比有一定的要求,但實際污水中的N、P含量變化較大。目前已有研究對前2個問題進行優化,通過引入后置好氧段來加強對氨氮的去除,這同時有利于反硝化聚磷菌數量的維持,但多數反硝化除磷工藝仍面臨著工藝復雜的問題。

  循環式活性污泥系統(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CASS)具有良好的脫氮除磷以及去除有機物的能力,具有占地小、工藝簡單等優點,在實際工程中有諸多應用,但目前有關CASS工藝采用反硝化聚磷菌同步脫氮除磷的研究比較少。馬娟等考察了多種因素對CAST除磷能力的影響,張智謀等研究了CAST在不同運行模式下的除磷能力,兩者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生物除磷,后者雖能富集一定比例的反硝化聚磷菌,但脫氮效果一般。可見,有必要對CASS工藝中的反硝化除磷性能進行研究。

  本研究以實際生活污水作為處理對象,采用CASS反應器創造出適宜反硝化聚磷菌生長的條件,并且對運行參數進行優化,總結出一套運行模式以實現較好的脫氮除磷性能,為CASS反硝化除磷工藝的應用提供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裝置

  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CASS反應器采用有機玻璃制作,反應器總容積17.60 L,有效容積12.00 L,排水比1:3,左側為生物選擇區,右側為主反應區,兩者容積比為1:6.5。其中,溶解氧(DO)是影響CASS反應器脫氮除磷能力的關鍵因素,微孔曝氣頭設在主反應區末端,以減輕曝氣對生物選擇區厭氧環境的影響。厭氧階段和缺氧階段采用攪拌器進行緩慢攪拌,以保證污泥處于均勻懸浮狀態。

  圖1 CASS工藝示意圖

  1.2 測試方法

  實驗中所有水樣經定性濾紙過濾后進行測試,依據文獻中的方法測定COD、氨氮、總氮(TN)、總磷(TP)、磷酸鹽、硝酸鹽和污泥濃度(MLSS)。COD采用重鉻酸鉀消解法;氨氮采用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TP和磷酸鹽采用鉬銻抗分光光度法;硝酸鹽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MLSS采用濾紙稱重法;pH由STARTER 2100/3C型pH計測定,DO由HANNA HI 9146型便攜式溶解氧儀測定。

  1.3 運行參數

  實驗所用污泥接種自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MBR水處理裝置,實驗用水為院內實際生活污水,COD、氨氮、硝酸鹽、TN、TP濃度分別為162.80~211.80、51.66~91.72、0.26~9.92、65.56~117.81、4.80~9.69 mg·L−1。C/N比參照A2/O、SBR等工藝對同步脫氮除磷的要求,通過向生活污水中添加乙酸鈉調節進水C/N為5左右。

  反應器運行模式如表1所示,每周期進、出水量為4 L,由時間控制器自動控制各階段的啟動與關閉;旌弦夯亓鞅葹檫M水流量的20%,且不間斷回流。通過溫控器維持溫度為25 ℃,SRT控制在15 d左右,穩定運行期間MLSS為4 500~6 000 mg·L−1。主反應區內DO控制在2~3 mg·L−1左右,生物選擇區內DO為0.07~0.10 mg·L−1。

  表1 CASS反應器運行方式

  

  實驗首先以階段I方式運行44 d,此階段主要用以探究CASS反應器在A/O/A/O運行模式下富集聚磷菌以及處理實際生活污水中氮、磷的能力。CASS工藝通常按進水-曝氣-沉淀-排水4個階段周期性運行,周期時間為4 h時,曝氣時間設置為2 h。有些污水廠為應對TN(以氨氮為主)沖擊負荷(TN為100 mg·L−1左右),采用6 h運行模式,曝氣時間延長為4 h。本實驗進水為高氨氮生活污水(51.66~91.72 mg·L−1),且采用間歇曝氣,故參數調節以曝氣時間為主。階段II周期時間為6 h,保證較長的好氧停留時間以應對進水中的TN負荷。當達到一定的脫氮除磷能力后,反應器采用階段II運行模式運行,至第66 天,反應器取得較好的脫氮除磷效果,并實現穩定運行。

  1.4 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比例的實驗

  該實驗的原理是以缺氧吸磷速率與好氧吸磷速率的比值作為DNPAOs占PAOs的比例,實驗方法參照WACHTMEISTER等的設計。實驗具體步驟:從穩定運行的CASS反應器中取出一定量污泥,去除雜質后加入乙酸鈉溶液使COD濃度為300 mg·L−1左右,進行2 h的厭氧釋磷反應。厭氧反應完成后用生理鹽水清洗污泥2遍,均分為2份:一份加入KH2PO4溶液和KNO3溶液,使總磷濃度和硝酸根濃度分別為15 mg·L−1和30 mg·L−1左右,進行缺氧吸磷反應;另一份加入KH2PO4溶液,使總磷濃度為15 mg·L−1左右,進行好氧吸磷反應,控制DO濃度為2~3 mg·L−1。

  2 結果與分析

  2.1 CASS反應器對COD的去除

  進水中COD由原生活污水碳源和外加碳源(乙酸鈉)構成,由于原生活污水COD濃度較低(平均濃度為181.12 mg·L−1),而氨氮濃度較高(平均濃度為83.00 mg·L−1),C/N比通常低于3,添加碳源以維持C/N比為5,有利于保證CASS工藝較好的脫氮除磷效果。CASS工藝對COD的去除效果見圖2。由于采用實際生活污水,進水COD濃度波動較大,為248.00~525.00 mg·L−1,平均濃度為362.72 mg·L−1,但階段 I和階段 II的出水COD均比較穩定,平均濃度分別為30.41、33.08 mg·L−1。該CASS反應器在2種運行模式下均可取得較高的COD去除率,且具有較強的有機負荷抗沖擊能力,這也是CASS工藝得以廣泛應用的優勢所在。

  圖2 階段I、階段II COD濃度及其去除率隨時間的變化

  此外,CASS反應器以A/O/A/O方式運行,在時間序列和空間序列上創造了厭氧、缺氧、好氧交替的環境,既保證了聚磷菌對厭氧、好氧環境的需要,也保證階段I和階段II 2種運行模式對COD的去除率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出水達到城市污水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標準(COD低于50 mg·L−1)。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2.2 CASS反應器對氨氮的去除

  CASS反應器對氨氮的去除情況如圖3所示。進水氨氮濃度較高,平均濃度達到83.00 mg·L−1。階段I氨氮的去除很不穩定,去除率在18.89%~96.32%之間上下波動,平均去除率為57.72%;至階段II,氨氮的去除率逐漸趨于穩定,維持在81.14%~99.07%之間,平均去除率為95.15%。研究證明,氨氮的去除主要依靠硝化菌的硝化作用,氨氮的去除效果與曝氣時間也密切相關。在階段I,由于周期時間較短(4 h),曝氣時間為1 h,難以實現對高濃度氨氮的去除。在階段 II,周期時間為6 h,在保證DO為2~3 mg·L−1前提下,曝氣時間延長到3 h,達到一般CASS工藝的要求。結果顯示,采用階段II運行模式之后,氨氮的去除率降幅明顯,階段II能夠實現高氨氮生活污水中氨氮的穩定去除,出水濃度基本可達到城市污水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標準(氨氮低于5 mg·L−1)。

  圖3 階段I、階段II氨氮濃度及其去除率隨時間的變化

  2.3 CASS反應器對TN的去除

  原生活污水中TN濃度為65.56~118.61 mg·L−1,平均值為85.30 mg·L−1,成分主要以氨氮為主。硝氮濃度較低(0~9.92 mg·L−1),平均濃度2.15 mg.L−1,不會對聚磷菌的釋磷作用產生明顯影響。TN去除情況如圖4所示。階段I去除率變化幅度較大(1.76%~76.89%),平均值為40.14%,其原因可歸結為曝氣量的變化和進水TN濃度的變化所致。至階段II,反應器穩定控制參數,污泥濃度穩定在4 500~6 000 mg·L−1,TN去除率逐漸趨于穩定,最高去除率95.48%,最低去除率57.83%,平均去除率82.17%,穩定運行期平均出水濃度為11.58 mg·L−1,基本達到城市污水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標準(TN低于15 mg·L−1)[21]。

  2.4 CASS反應器對總磷的去除

  圖5是總磷濃度的變化情況,進水濃度為4.80~9.69 mg·L−1,平均值7.02 mg·L−1。階段I污泥濃度較低,濃度為3 372~3 715 mg·L−1,為提高污泥濃度,初始23 d不進行排泥,出水總磷濃度變化幅度較大,為0.20~14.88 mg·L−1,平均濃度為4.96 mg·L−1,表現出一定的除磷能力。該階段共運行44 d,運行數據表明系統在A/O/A/O運行模式下得以迅速富集一定比例的聚磷菌。階段II穩定運行條件,正常排泥,維持污泥濃度為4 500~6 000 mg·L−1,15 d后總磷濃度趨于穩定,出水濃度為0~0.55 mg·L−1,出水總磷平均值為0.07 mg·L−1。

  磷的去除受泥齡的影響最大,有必要保證穩定的排泥并且保持較高的污泥濃度(4 500~6 000 mg·L−1)。此外,嚴格控制曝氣量的大小(DO 2~3 mg·L−1),避免過度曝氣對生物除磷的影響[23];CASS反應器生物選擇區的設置有效地加強了脫氮,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硝態氮對釋磷作用的影響。階段 II能夠實現穩定的除磷性能,也與主反應區中非曝氣段的設置有關,非曝氣段有利于聚磷菌的富集。

  圖4 階段I、階段II TN濃度及其去除率隨時間的變化

  

圖5 階段I、階段II TP濃度及其去除率隨時間的變化

  2.5 反硝化聚磷菌的比例及硝酸鹽與磷酸鹽去除關系的測定

  污泥的釋磷/吸磷實驗在實驗室溫度22 ℃下進行。由圖6可知,缺氧吸磷反應和好氧吸磷反應主要發生在前90 min,前30 min缺氧速率和好氧速率比較接近,可能與溶液中DO有關;之后好氧聚磷占據優勢,好氧吸磷速率與缺氧吸磷速率拉開差距。好氧吸磷污泥與缺氧吸磷污泥的污泥濃度分別為3 500 mg·L−1和3 400 mg·L−1,計算前90 min的好氧吸磷速率和缺氧吸磷速率分別為2.25 mg⋅ (g⋅h)−1(以MLSS計)和1.80 mg· (g·h)−1(以MLSS計),得出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的比例為80.00%。該富集比例與張智謀等報道的CAST中81.10%、77.10%和79.70%以及李慧等采用SBR得出的80.68%相當,高于A2N2雙污泥系統中67.81%。結果表明,該CASS工藝可實現一定比例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且操作簡單,相比A2N-SBR、A2/O等改良工藝具有一定的優勢。

  通過進行多組釋磷/缺氧吸磷實驗,得出磷酸鹽的吸收量與硝酸鹽的去除量之間的關系(見圖7)。對圖7中數據進行線性擬合分析,得出磷酸鹽吸收量是硝酸鹽去除量的1.139 8倍,R2=0.964 2。考慮到溶液中可能存在的DO和COD對缺氧反硝化吸磷的影響,可推知硝酸鹽的去除量與磷酸鹽的吸收量呈線性關系。該結果與楊文婷等研究得到的結果(磷酸鹽吸收量是硝酸鹽去除量的1.213 8倍,R2=0.982 8)相當。此外,該結果同時也表明CASS在階段 II穩定運行期間的污泥具有良好的反硝化除磷能力,可維持一定比例的反硝化聚磷菌。

  圖6 好氧吸磷、缺氧吸磷實驗中TP濃度隨時間的變化

  

圖7 硝酸鹽去除量與磷酸鹽吸收量之間的關系

  3 結論

  1)實驗采用CASS工藝,以實際生活污水作為處理對象,在A/O/A/O運行模式的基礎上調節運行參數,創造出適宜反硝化聚磷菌生長的條件,實現了較好的脫氮除磷效果,穩定運行近2個月,出水COD、TP、TN、氨氮去除率平均值分別為90.47%、99.09%、84.71%、95.02%,基本達到城市污水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標準。

  2)在實現CASS反應器穩定運行的同時,反硝化聚磷菌得到一定程度的富集,經測試,DNPAOs占全部聚磷菌的比例為80.00%,且穩定運行階段的污泥對硝酸鹽和磷酸鹽的去除呈較好的線性關系。

  3)曝氣量、污泥濃度是影響CASS工藝運行的重要影響因素,較低的曝氣量、較高的污泥濃度有利于實現較好的同步脫氮除磷。在富集DNPAOs方面,A/O/A/O模式中好氧段的參與可有效控制反硝化菌的生長,有利于維持較高的DNPAOs比例,避免常規SBR工藝A/A模式運行下除磷能力的減弱。(來源:環境工程學報 作者:劉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手机版 | 911色_911色sss主站色播 | 在线观看se | 久久久久久不卡 | 97人伦影院A级毛片 操操网址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绿色 | 极品美女a诱v惑在线观看免费 | 玖草影院 | H无码精品动漫在线观看导航 | 麻豆精品国产 | 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中文字幕 | 久久蜜桃av| 亚洲高清久久久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av | 大白肥妇BBVBBW高潮 | 国产精品午夜一区二区欲梦 | 四虎地址| caoporn最新 | 10000拍拍18勿入免费看动漫 | 毛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片视频 | 国产资源第一页 | 免费观看添你到高潮视频 | 说英雄谁是英雄免费观看 | 美女视频三区 | 五十路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国产三级 | 天堂AV无码大芭蕉伊人AV孕妇 | 爽妇网国产精品 | 国产日韩一级片 | 欧美成人家庭影院 | 尤物丰满少妇大尺度喷血写真 | 在线不卡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9久久免费国产 | 深夜视频国产 | 性少妇无码播放 |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喷水 | 无翼乌之侵犯工口全彩老师 | 8x成人网 |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