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萬物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在短短幾十年里,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國內的重工業作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也得以迅速增長。與此同時,這也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尤其是水污染方面。自然界中的水體本身具有自我凈化污染物質的功能,當外界排入進水體的重金屬物質含量過高超過了水體本身的環境容量,水體便無法正常進行自我凈化,進而出現水體重金屬污染現象。因而,重金屬廢水的超標排放現場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密切關注。
重金屬廢水的主要來源有:礦山開采、電鍍、有色金屬冶煉、化工等行業的產物環節,如廢石場淋浸、鍍件洗滌、鋼鐵廠酸洗、有色冶煉廠除塵排水及化學肥料、藥劑等。其中,重金屬廢水最主要的污染源是采礦和冶煉。有報道統計顯示,金屬冶煉過程中超標排出的廢水占整個重金屬污染的35%。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發布的2014年環境統計年報中顯示,2014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為716.2億噸。其中,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為205.3億噸,比2013年減少2.1%。工業廢水中重金屬汞、鎘、六價鉻、總鉻、鉛及砷排放量分別為0.7噸、16.9噸、34.8噸、131.8噸、71.8噸和109.2噸,重金屬污染物分別比2013年減少12.5%、5.6%、40.1%、18.6%、3.1%和2.2%。盡管,工業廢水排放量和工業廢水中的重金屬排放量相對上一年有所減少,但工業廢水總排放量及工業廢水中的重金屬排放量仍然巨大。
2015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指出,在地下水水質監測方面,以潛水為主的淺層地下水和承壓水為主的中深層地下水中有個別水質監測點存在鉛、六價鉻、鎘等重金屬超標現象,以淺層地下水為主,“三氮”污染較重的部分區域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屬污染;在海洋漁業水域水質監測方面,黃海個別漁業水域鎘超標相對嚴重;海洋沉積物方面,南海近岸以外海域個別站位砷海量超第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由此可見,重金屬廢水的污染現狀依然嚴峻,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