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滲透技術在廢水末端回用中存在的問題
設備管理
如果設計者考慮到了廢水的特殊性,工藝和設備設計得非常周全,那么廢水回用目標能否實現就取決于設備的操作和管理。對于一個反滲透廢水回用系統而言,膜組件承受著比一般系統更大的污染負荷,必須加倍關注膜性能的變化,及時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或減緩膜的污染,以維持系統的產水量和水質。然而,相當一部分企業的管理和操作不能達到應有的水準,設備難以維持良好的運行狀態,導致系統性能過快衰減。
廢水回收率
為了迎合客戶或環保部門的要求,設備供應商往往會把廢水回收率設定得很高,回收率設在70%的情況很普遍。如果反滲透水處理系統采用50%的回收率操作時,其濃水中的鹽濃度就會增加到進水濃度的兩倍,回收率越高,產生結垢的風險越大。為進水的三倍,對于勉強達標的廢水,經反滲透處理后,排放的濃水一定是超標的。如果沒有好的解決方案,濃水排放就成為反滲透末端回用的致命弱點。有些設備供應商回避了濃水出路問題,等超標問題出現時一籌莫展。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投資回報預期
企業對廢水回用有很大的熱情,不僅是出于環保考慮,還出于經濟利益的驅動,因此,投資回報是必須考慮的。在做經濟可行性分析的時候,設備供應商會以非常樂觀的數據報給用戶,節水減排帶來的利益看似十分可觀,在兩年甚至一年內可以收回投資。實際情況往往與此大相徑庭。膜污染引起產水量下降,膜性能正常衰減引起產水能力下降,膜清洗頻度提高引起藥劑成本增加,實際產水時間減少、原水水質不好引起預處理耗材增加等因素,都會實質性地延長設備的投資回報期,甚至根本無法獲得正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