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企業排放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酚、氰油、氨氮、多環芳香族化合物及含氮氧硫的雜環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質,綜合廢水中CODCr一般在2000到5000mg·L-1,氨氮在200到500mg·L-1,是典型的含有難降解有機化合物的工業廢水。據煤化工行業調查分析,約70%的機焦廢水未經過脫氮處理直接外排,30%的機焦廢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外排。廢水的超標排放對水產、農作物甚至人類健康都構成了極大危害,因此,尋找高效的污水處理方法是當前急待解決的課題。目前,國內外處理煤化工廢水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生物法主要通過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將廢物吸收、分解,達到治理污染的目的,因其具有經濟、綠色、安全、有效的特點。污水中常含有多種性質不同的物質,用單一菌種很難將其徹底降解,在生產中主要以活性污泥法和高效菌劑相結合來處理這一問題。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在污水生物處理過程中引入PCR-DGGE方法,用以研究微生物群落的復雜性,監測種群動態,依據污水處理過程中的群落動態變化,調節實際工藝參數,提高污水處理效率。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本研究主要對煤化工廢水中篩選出的高效COD降解菌進行生物強化,對菌株進行高效配比研究,制成生物菌劑,研究其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動態變化及降解特性,以期為提高煤化工廢水處理系統的效率提供科學依據。
方法
煤化工廢水COD降解菌篩選
煤化工廢水取樣后富集培養,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平板劃線分離法篩選分離COD降解菌。分離純化菌株,4℃斜面保藏。按5%接種量接種至裝有100mL滅菌模擬污水培養基的250mL錐形瓶中,30℃,150r·min-1振蕩培養,48h后更換培養基并逐步提高模擬污水COD濃度,測定降解后模擬廢水COD濃度,計算菌株降解率。
本研究篩選得到5株COD高效降解菌,將菌株經復配、污泥強化,得到強化菌劑,對3種煤化工廢水COD的去除率均達89.3%以上,抗沖擊負荷能力顯著增強,菌劑在投加污水后經過適應期后一直占據優勢地位,且對高濃度COD污水的處理效果也很理想,表明該菌劑具有發展成為商品菌劑的潛力。開發該商品菌劑有利于節約污水處理成本,對污水處理系統的快速啟動也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