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流程具體說明如下:
原水經過集水池集中,用泵抽至調節池。調節池出水用水泵抽至厭氧池,進行混凝反應及初步沉淀。然后再通過污水預處理池的提升泵,抽至厭氧池和曝氣池進行生化處理。處理后的水進入加藥反應池及輻流式沉淀池進沉淀,上清液再經過脫色池進行脫色處理,確保色度出水合格,最終脫色后的水再通過計量槽達標排放。本印染廢水工藝采用先物化(一級沉淀池)→生化→再物化(二級沉淀池),第一級物化處理采用加藥反應沉淀池,根據試驗及以往的經驗與分析,CODCr去除≥50%,BOD5去除約20%,使BOD5/CODCr值提高到≥0.30,有利于后續的生化處理。為大幅度地降低CODCr值,同時提高BOD5/CODCr值,先采用加藥反應沉淀池,使CODCr小于1300mg/L、BOD5/CODCr值提高到>30%。加藥反應混合沉淀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懸浮物(SS),因不少有機物附著在懸浮物上,故也同時被去除。但是對未去除的大分子,不溶性的難分解的有機物不能變成小分子、可溶性的有機物,需進入厭氧池進行水解酸化,否則好氧處理仍無法去除。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厭氧處理的目的是對印染廢水中可生化性很差的某些高分子物質和不溶性物質通過水解酸化,降解為小分子物質和可溶性物質,提高可生化性和BOD5/CODCr值,為后續好氧生化處理創造條件。
在生化處理中采用生物接觸氧化工藝,運行穩定可靠,耐沖擊負荷,便于管理,無污泥膨脹現象,污泥不用回流。生物接觸氧化池的作用是通過池內生長的好氧細菌,將廢水中的染料(高分子有機物)、有機酸等作為營養分解為二氧化碳、水等,從而達到去除廢水中CODCr等的目的。
生物接觸氧化池出水含有較多老化脫離的生物膜、游離的好氧活性污泥和懸浮物等,因此通過二次沉淀池將這些物質沉淀下來,達到去除的目的。必要時可投加混凝劑、助凝劑、漂水等,提高去除率。沉淀污泥先到污泥池,一部分由污泥回流泵抽到厭氧池,增加厭氧池污泥濃度,提高厭氧處理效果。剩余部分污泥由污泥提升泵抽到污泥濃縮池處理。
本設計根據印染廢水水質特點,采用生化-物化組合工藝。具有工藝運行穩定、操作管理方便等優點,處理后污水可達標排放,是一種較好的印染廢水處理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