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處理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通過微生物的吸附、降解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將廢水中呈溶解、膠體以及微細懸浮狀態的有機物、有毒物等污染物質,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物質的廢水處理方法。生物處理法通常又分為好氧生物處理(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穩定塘和土地處理法等)和厭氧生物處理(如厭氧活性污泥法和厭氧生物膜法)兩種方法。好氧生物處理是在有溶解氧的條件下,依靠好氧菌及兼性厭氧菌分解氧化廢水中的有機物,以降低其含量。厭氧生物處理則是在無溶解氧的條件下,依靠兼性厭氧菌和專性厭氧菌轉化和穩定有機物,主要用于處理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中的污泥,且可以回收甲烷作為燃料。一般來說,中、低濃度有機廢水多采用好氧生物處理,高濃度(COD超過3000~4000mg/L)有機廢水趨于厭氧生物處理+好氧生物處理。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活性污泥法:這是當前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好氧生物處理方法。在充分曝氣供氧的條件下,廢水與絮狀的微生物絮凝體———活性污泥接觸,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以有機物為食料迅速生長增殖,消耗有機物,使廢水得以凈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適用于處理可生化性較好的高濃度有機廢水。目前它已經成功應用于堿渣廢液、汽提凈化水、農藥廢水、造紙廢水、焦化廢水和印染廢水等有機廢水的處理。
生物膜法:使廢水連續流經固體填料(如碎石、爐渣或塑料蜂窩等),在填料上形成污泥狀的生物膜。生物膜上繁殖著的微生物,能夠起與活性污泥同樣的凈化作用,吸附和降解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從填料上脫落下來的衰死生物膜隨廢水流入沉淀池,經沉淀分離,廢水得以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