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浮法是利用水中通入的空氣或其它氣體產生的微氣泡作為載體,粘附廢水中的細小懸浮油珠或其它懸浮物,使其密度小于水而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以實現固液分離。氣浮法主要用來處理含油廢水中靠重力分離難以去除的分散油、乳化油和細小的懸浮固體物(需投加無機或有機的絮凝劑)。根據氣泡產生方式不同,氣浮法大致可分為加壓溶氣浮選法、散氣氣浮(包括葉輪氣浮、空穴氣浮和噴嘴氣浮)和電解氣浮等。氣浮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氣浮裝置的優化及溶氣系統的改進,李福勤采用新型(管式反應、高效溶氣)溶氣氣浮裝置進行了試驗研究,在流量0.50m3/h、PAC投加量60mg/L、回流比20%、溶氣壓力0.60MPa、絮凝速率0.80m/s條件下,該裝置對含油廢水中油和SS的去除率分別達到了96%和85%;汪群慧等采用新型微氣泡氣浮法和普通加壓溶氣氣浮法預處理餐廳含油廢水,結果表明新型微氣泡氣浮法在除油效能、去除有機物效能、處理過程中藥耗、動力費等方面均優于普通溶氣氣浮工藝。
吸附法是利用固體吸附劑的多孔性和大比表面積,對含油廢水中的溶解油及其它溶解性有機物進行表面吸附,從而進行油水分離。隨著新型、高效吸附劑的開發與應用,吸附法在含油廢水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吸附劑一般分為炭質吸附劑、無機吸附劑和有機吸附劑,最常用的吸附材料是活性炭,它可吸附廢水中的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吸附能力強,但吸附容量有限(其對油的吸附容量為30~80mg/g),且再生困難,價格較貴,限制了其應用。開發高效、經濟的吸油劑是目前研究的重點。李凱琦等對改性粉煤灰在含油廢水處理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選用廉價的復合型改性劑對普通粉煤灰進行直接改性并直接處理含油廢水,能顯著降低廢水COD。李瑜等[19]通過對膨潤土進行有機改性后負載殼聚糖,制備了一種新型的吸附劑--有機改性膨潤土負載殼聚糖復合吸附劑,研究結果表明,采用十八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銨改性的有機膨潤土親油性最佳。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膜分離法是利用特殊制造的多孔材料作為分離介質,以物理截留的方式去除水中一定顆粒大小的污染物。用于油水分離的膜通常有微濾膜、超濾膜和反滲透膜,可截留乳化油和溶解油。乳化油基于油滴尺寸被膜阻止,而溶解油的被阻止則是基于膜和溶質的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膜的親水性越強,阻止游離油透過的能力越強,水通量越高。膜分離技術的關鍵是膜和組件的選擇。膜材料可分為高分子膜和無機膜,常用的高分子膜有醋酸纖維膜、聚砜膜、聚丙烯膜、聚偏氟乙烯膜等,常用的無機膜材料有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鈦等。膜分離法可根據廢水中油粒子的大小合理地確定膜截留分子量,且處理過程中一般無相變化,直接實現油水分離;不需投加藥劑,所以二次污染小;后處理費用低,分離過程耗能少;分離出水含油量低,處理效果好。但也存在膜污染嚴重、不易清洗、運行費用高等缺點。膜分離技術的發展趨勢是將各種膜處理方法結合或是與其它方法相結合使用、研制新型膜材料。馬立艷等[20]采用混凝-超濾組合工藝處理含油廢水,結果表明隨著超濾時間的延長,COD和油的去除率較高,均可保持在90%~95%的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