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各油田的開發已經進入中后期,隨著開發時間的進一步延長,原油含水率在不斷上升,導致采油廢水量也在不斷增加。其中90%左右用于回注,剩余的需要外排。即便如此,廢水量依舊很大。據統計,某油田大約每天需外排20萬m3的廢水,這部分廢水不僅有石油類的存在,還含有其他多種成分,如分散油及浮油、固體懸浮物,以及化學藥劑等,它會對土壤和水體產生極大危害,可造成農田絕收、魚蝦死亡,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不僅如此,有些含聚污水回注也會對地面工藝操作、油層和井筒產生不利影響,使油田的生產操作無法順利地進行。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近幾十年來,隨著三次采油在各油田上的推廣,所產生的污水更加難處理,常規的物理化學處理方法已無法滿足生產的需求,生化處理技術也逐漸引入油田污水處理過程。污水生化處理技術,是利用特殊細菌對污染物的降解功能,消除污染物產生的不利影響,可對部分原油進行回收,同時依靠細菌對原油的降解作用,從而降低污水含油量以及各種有機、無機污染物,使污水達到回注或環保外排標準。大量的文獻資料表明,在含油廢水的一級處理中,更適合采用物理、化學等方法,所處理后的水質仍不達標,還需采用生化處理技術。它具有自然凈化、水質穩定、無二次污染、處理效率高且成本低等顯著特點。室內研究和現場試驗結果表明,針對油田污水的特點,只要選用合適的微生物,都可以進行生化處理。而一些采油污水由于其BOD5、COD值嚴重偏高,不適宜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那么,在生物處理前需對污水進行預處理,以提高含油污水的可生化性,通常加入絮凝劑、誘導劑、營養物質等。生化處理污水技術不僅降低了污水中各種污染物指標,而且對于后續精細處理工藝的應用做了很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