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處理技術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包括調節、分離、絮凝沉淀等,使工業廢水達到可以進行后續生物處理的要求,從而保證出水水質穩定,使各種濃度的制藥廢水處理后都可以達到國家排放標準。
調節制藥廢水具有用水量或排水廢水中雜質不均勻性的特點,從而使廢水的流量或濃度在一晝夜內有劇烈的變化。在中午13:00至晚23:00為最大,23:00后大幅降低。為了使管道和生物池能正常工作,不受廢水的高流量或濃度變化的影響減少沖擊負荷,設置調節池在13:00至23:00充分儲水同時穩定流量出水,在23:00以后繼續保證出水流量不變,調節池水位下降以備下一周期進水。保證了出水流量的穩定,減少了生物池的沖擊負荷。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術文檔。
分離;預處理技術通過粗格柵(50100mm)、中格柵(10—40mm)、細格柵(3—10mm)把廢水中的大塊固形物如草木、塑料制品、煤灰及其他工業垃圾截留,防止后面的閥門、管道、水泵等設備堵塞或損壞。我們采用廠區污水通過過河管線、計量井、調節池后流人格柵間,格柵間內設有高、中濃度兩座格柵池,內裝兩臺間距為10mm的弧形格柵機,以去除污水中較大漂浮物,如木屑、包裝盒、塑料袋等。高濃度格柵池長6.0m、寬1.6m,中濃度格柵池長6.0m、寬2.4m,兩臺格柵機均采用自動運行方式,高濃度每隔2h運行二圈,中濃度每隔lh運行二圈。由于水質變化較大,每天的柵渣量不等,平均在50kg·d左右。粗、中兩道格柵,很好地攔截了制藥廢水中的顆粒物,從而降低了廢水中懸浮固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