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硝基茋(HNS)是一種具有較高能量和良好爆炸性能的低感度耐熱單質猛炸藥。HNS生產廢水具有成分復雜、COD高、毒性大、色度高和排放量大等特點,是較難處理的廢水之一。電化學法具有易于控制、易建立密閉循環和無二次污染等優點,被稱為清潔處理法或環境友好技術,在廢水處理領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三維電極法是一種新型的電化學法,它是在傳統二維電解電極間裝填粒狀或其他碎屑狀工作的電極材料,使其表面帶電,成為新的電極,從而大幅增加工作電極的比表面積,減小反應物遷移的距離,提高電解效率。該法具有電流效率高、處理效率高和無二次污染等優點,常被應用于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
本工作以不同初始COD的HNS生產廢水為處理對象,通過單因素實驗和正交實驗優化了三維電極法處理HNS生產廢水的工藝條件,考察了最佳工藝條件下的廢水處理效果。
1 實驗部分
1.1 材料、試劑和儀器
廢水為山西某火炸藥廠的HNS生產廢水,COD=312 000 mg/L,色度為37 500倍,pH=5。
濃硫酸(98%(w))、無水硫酸鈉、氫氧化鈉:分析純;顆粒狀活性炭:工業級;玻璃珠;蒸餾水。
CS型電化學工作站:武漢科思特儀器有限公司; JB-3型定時恒溫磁力攪拌器:上海雷磁新涇儀器有限公司; PG4002-SDR型電子天平: Mettler Toledo儀器有限公司; DF-1型恒溫電加熱器:上海楚波實驗室設備有限公司。
1.2 實驗方法
采用500 mL燒杯作為電解槽,陰極為Ti板,陽極為Ti/IrO2-Ta2O5電極,每塊電極尺寸均為40mm×30 mm×3 mm,陽極和陰極與電化學工作站相連,電極間距可調,在電解槽內設置磁力攪拌器。將活性炭用濃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清洗后,在蒸餾水中浸泡24 h后烘干。稱取一定量的活性炭置于廢水中浸泡直至其達到吸附平衡,排出廢水。
將400 mL經稀釋的一定初始COD的廢水加入電解槽中,調節電解槽中硫酸鈉的質量濃度,加入一定量的m(玻璃珠)∶m(活性炭)(活性炭的質量為5.0 g),調整極板間距,在電極上施壓,進行電解反應,測定電解反應后出水COD,計算COD去除率。
1.3 分析方法
采用重鉻酸鉀法測定COD。
2 結果與討論
2.1 單因素實驗
2.1.1極板間距對COD去除率的影響
在初始廢水COD=3 120 mg/L、ρ(硫酸鈉)=500 mg/L、電解電壓8 V、電解時間4 h的條件下,極板間距對COD去除率的影響見圖1。由圖1可見,隨極板間距的增大,COD去除率逐漸降低。這是因為,相同的電壓條件下,極板間距越小,則極板間溶液的量越少,極板間電阻越小,電容越大,電極所能提供的反應電子數量越多,COD去除率也就越大。但極板間距太小時會導致電場過強,通電瞬間可能引起電場擊穿,降低電極的使用壽命。因此,選取極板間距為5,10,15 mm進行正交實驗。
2.1.2ρ(硫酸鈉)對COD去除率的影響
在初始廢水COD=3 120 mg/L、電解電壓8 V、極板間距5 mm、電解時間4 h的條件下,ρ(硫酸鈉)對COD去除率的影響見圖2。由圖2可見:隨ρ(硫酸鈉)的增加,COD去除率逐漸提高;當ρ(硫酸鈉)>500 mg/L時,COD去除率的增幅趨緩。綜合考慮,選取ρ(硫酸鈉)為250,375,500 mg/L進行正交實驗。
2.1.3電解電壓對COD去除率的影響
在初始廢水COD=3 120 mg/L、ρ(硫酸鈉)=500mg/L、極板間距5 mm、電解時間4 h的條件下,電解電壓對COD去除率的影響見圖3。由圖3可見:隨電解電壓的升高,COD去除率逐漸升高;當電解電壓高于8 V后,COD去除率的增幅減緩。這是因為,電解電壓越高,則填充粒子被復極化的強度越高且數量越多,形成的微電極就越多,電解反應面積越大,COD去除率就越高。因此,選擇電解電壓為8 V較適宜。
2.1.4電解時間對COD去除率的影響
在初始廢水COD=3 120 mg/L、ρ(硫酸鈉)=500 mg/L、極板間距5 mm、電解電壓8 V的條件下,電解時間對COD去除率的影響見圖4。由圖4可見:隨電解時間的延長,COD去除率逐漸升高;電解時間超過4 h后, COD去除率的增幅趨緩。因此,選擇電解時間為4 h較適宜。
2.2 正交實驗
在單因素實驗的基礎上,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實驗確定三維電極電解HNS生產廢水工藝中初始廢水COD、ρ(硫酸鈉)、極板間距、m(玻璃珠)∶m(活性炭)4個工藝參數的最佳實驗條件,并考察不同工藝參數對COD去除率的影響。各因素的水平已由單因素實驗確定,而m(玻璃珠)∶m(活性炭)的水平則通過相關報道確定為1∶1,1∶2,1∶3。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見表1,正交實驗結果見表2。由表2可見,在選定的參數范圍內,極板間距對COD去除率的影響最大,其次是初始廢水COD、ρ(硫酸鈉)和m(玻璃珠)∶m(活性炭)。最優方案為A1B3C3D3,即三維電極處理HNS生產廢水的最佳工藝條件為:極板間距5 mm,初始廢水COD=3 120 mg/L,m(玻璃珠)∶m(活性炭)=1∶3,ρ(硫酸鈉)=500 mg/L。在此最佳工藝條件下,廢水COD去除率為36.5%。具體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3 結論
a)以Ti板為陰極、Ti/IrO2-Ta2O5電極為陽極,采用三維電極法處理HNS生產廢水,通過單因素實驗確定的最佳工藝條件為電解電壓8 V、電解時間4 h。
b)正交實驗結果表明,極板間距對COD去除率的影響最大,其次是初始廢水COD、硫酸鈉質量濃度和m(玻璃珠)∶m(活性炭)。優化的工藝條件為:極板間距5 mm,初始廢水COD=3 120 mg/L,m(玻璃珠)∶m(活性炭)=1∶3,ρ(硫酸鈉)=500 mg/L。在此最佳工藝條件下,廢水COD去除率為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