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水處理技術:濕地是指水域與陸地交界的沼澤地帶,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它不僅蘊藏著豐富的生物各類,而且在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控制污染、美化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起著重要獨特的作用。
人工濕地是一個綜合的生態系統,它根據生態系統中物種共生、物質循環再生原理,結構與功能協調原則,在促進廢水中污染物質良性循環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資源的再生潛力,防止環境的再污染, 獲得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的最佳效益,是一種較好的生態廢水處理方式,比較適合于處理水量不大,管理水平不高的城鎮污水和較分散的污水的處理。
濕地水處理技術:在我國,一方面廢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水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另一方面我國的城市污水處理主要采用傳統的二級活性污泥處理工藝,其工程投資高、耗能大、運行管理要求高,而對于資金有限、 技術力量薄弱的中小城市和鄉鎮,無力拿出太多的資金用于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運行。而人工濕地作為一種天然的“污水處理廠”,對于發展中國家具有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然而,目前我國應用人工濕地處理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雖然有一些成功的范例,但還很少。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是對自然濕地的模擬,它是以污水處理為目標,經人工設計、建造的工程化的濕地系統。它利用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協同作用來實現對污水的凈化作用,使水質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實現對廢水的生態化處理。
目前,國內絕大部分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均采用傳統的二級活性污泥法工藝,這種工藝存在著工程投資高、能耗高、運轉管理要求高以及處理效果受進水水質及水量波動影響大的不足。而人工濕地系統是仿真的濕地生態系統,在我國尚屬一項正在被研究、應用和發展的處理污水的新技術,由于它具有高效率、低投資、低運轉費、低維持技術、處理量靈活、低能耗、處理效果好等優點,非常適合我國的國情,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中小城鎮地區的污水處理中。人工濕地系統是~項新興的廢水處理技術,其中有許多不足或需改進之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廣大科研工作者和一切社會力量的共同努力下,這項技術將會日趨成熟,得到很好的應用。
濕地水處理技術:人工濕地處理生活污水效果分析
對小區域來說,廢水經過化糞池、氧化塘前處理后,再利用濕地工藝作為一種深度處理方法非常有效。具體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在我國,1990年,由東南環境科學研究院在深圳白泥坑承建了我國第一個實用型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廠,處理周邊的村鎮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海南省海口市望海獅城生態小區設計中采用了人工濕地處理沼氣池出水,并回用沖廁,運行結果穩定。
生活污水屬于可生化性較好的廢水,有利于人工濕地中的生物作用。
那么,濕地水處理技術:有哪些優勢呢?
1、為房地產開發商帶來了利潤增長點
2、低成本的生態處理工藝
3、同時滿足社區的“污水處理率”和“綠化覆蓋率”
4、人工濕地對氮磷的去除率高于常規污水處理工藝
5、人工濕地去除藻類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