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城市生活垃圾的問題越來越重視,垃圾處理的標準及成本也越來越高。正在運營的生活垃圾處理場因產生二次污染受到民眾的投訴、甚至封堵垃圾進場道路而導致垃圾場不能正常運行的事件時有發生,而擬建設的生活垃圾處理場在選址時往往受到周邊居民的強烈反對,生活垃圾處理場的建設選址十分困難。生活垃圾處理難的問題已成為困擾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預處理是指進入主要處理工藝前首先對垃圾進行分選、破碎、調節水分等處理,使垃圾更能滿足后續處理工藝的要求,從而達到更好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效果,提高經濟效益。
1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有三種,所占比例從高到低依次為衛生填埋、焚燒發電、高溫堆肥。衛生填埋由于占地面積過大、浪費土地資源、選址困難等原因,在經濟較發達城市正逐漸被焚燒發電所取代;焚燒由于減容效果顯著、無害化程度徹底,而且占地面積小,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小,近十年來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在我國發展很快。但是由于社會公眾對焚燒所產生的二噁英類致癌物質的控制問題極其敏感;堆肥由于存在成本高、產品肥效較低、質量較差、銷路不好等問題,大部分企業難以維持運轉,近年來衍生發展各種生物處理技術,但大多尚屬于試驗性質。
由于我國生活垃圾垃圾成分復雜多變,并且具有“可回收物質含量和熱值較低,垃圾含水率和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含量高”的特點,單一方式的垃圾處理系統不僅難以達到處理垃圾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的要求,而且處理成本高。只有將垃圾預處理和實際的垃圾資源化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克服垃圾組成多變的特性,從而提高垃圾資源化的效率。
解決這個難題的最佳技術路線,是從處理的角度推進垃圾的分類收集,即要從有利于生活垃圾的無害化和資源化出發,將生活垃圾分為有機可降解垃圾(濕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干垃圾),然后有機可降解垃圾經生物處理為高質量的堆肥,而可回收垃圾經機械分選回收有用物質后焚燒,焚燒殘余物進行填埋處置。
但是,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并非短期內可以實現。國內部分城市針對垃圾分類也做了相關工作,北京、廣州開展了垃圾分類的嘗試,但由于中國民眾垃圾分選自覺意識差,政府沒有相關強制性政策,導致垃圾源頭分類難以推廣。
因此,依靠預處理設備達到分選效果,將其作為焚燒、填埋或生物處理的預處理工序則成為目前我國處理生活垃圾較為理想的處理途徑。
2城市生活垃圾預處理的技術特點
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不論是焚燒、堆肥,還是綜合處理,均需要完善的預處理設備配合。根據預處理在垃圾處理中的應用情況預處理技術主要有以下三種:
2.1傳統的預處理技術
傳統的垃圾預處理工藝作為垃圾進入焚燒和堆肥工藝的主體處理設備前的必要工序,主要通過分選、破碎等物理手段,去除生活垃圾中不適合后續處理的工藝要求的成分,從而提高主體設備的處理效率和處理效果。預處理系統一般由破碎、分選及傳送三部分組成,主要設備有滾筒篩、風選、振動篩、磁選等。傳統的垃圾預處理工藝僅限于分選、分類回收等方式,效果不盡如人意。問題主要表現在:建設費用高、運行故障高、能耗高、維護費用高,效率低、效果差。不但其功能和所占投資比例、能耗比例、運行維護費用比例嚴重不對等,而且還是整個生產廠區噪聲、臭氣、污水和粉塵的產生源。
2.2機械生物預處理技術
機械生物處理技術是采用機械或其他物理方法與生物工藝相結合,對垃圾中可生物降解組分進行處理和轉化,并使之達到穩定化的技術。垃圾生物預處理完全不同于傳統的生物堆肥目的,主要是調整原生混合垃圾特性,以降低含水率,提高垃圾熱值,減少垃圾體積,便于后續處理。將生物處理技術作為填埋或焚燒的預處理技術,是解決我國垃圾處理難題的一種有前途的技術組合。
2.3生物質垃圾均質預處理技術
生物質垃圾均質預處理技術是針對生活垃圾中餐廚和果蔬類生物質垃圾非均質、半流態等特點,集除雜、破碎、均質、漿化于一體的成套預處理技術。該技術可以將有機垃圾及無機垃圾進行有效分離,分離后的有機質漿液存儲在儲罐中,可進一步采用厭氧發酵技術處理;分選后的無機物如塑料、紙屑及金屬等可回收利用或送到填埋場填埋。通過對垃圾進行分類和對無機質回收利用,改善物料的輸送及混合特性,保障處理系統的連續穩定運行。結合有機質厭氧發酵產沼氣等技術,將垃圾“各個擊破”,充分體現在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下的理念創新。
3預處理在垃圾處理中的應用分析
針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復雜多變、含水率過高、有機廢物比例過大的現狀,從綜合處理的角度出發,選擇合理的城市生活垃圾預處理工藝路線,可提高其效果和效率,簡化后續處理工藝路線,降低投資和運行成本。應結合城市生活垃圾的最終處置方式,確定合理的預處理工藝技術路線。
3.1傳統的預處理技術的應用
傳統的預處理技術作為焚燒和堆肥處理工藝的前端必要處理工序,通過垃圾進行磁選、分選和破碎處理,以滿足后續處理的工藝要求。對于焚燒而言,通過對垃圾的手選、磁選、機械篩分、浮選和光電分選等垃圾預處理手段,去除垃圾中的大部分渣土等不燃成分,將垃圾的熱值提高到6000kJ/kg,從而提高垃圾焚燒爐的燃燒穩定性和日處理能力,減輕尾氣處理的壓力,降低輔助燃料的消耗和焚燒處理成本,從而提高發電效率。對于垃圾堆肥系統,通過對垃圾的手選、磁選、機械篩分、風選等手段,可以將金屬、塑料、玻璃、灰土以及大的石塊等不可堆腐物分離出來,大大提高垃圾中有機質的含量,從而提高堆肥的質量,同時減少垃圾中如廢電池等重金屬的污染,把堆肥的危害降至最低。
3.2機械生物預處理技術的應用
機械生物預處理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在垃圾處理方面應用的典范。該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垃圾中的金屬和玻璃等材料可以循環利用,高熱質的物質如塑料等被用于焚燒來發電和供暖。因此,該技術在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實踐研究證明,混合垃圾經機械生物處理后,95%的可降解TOC(總有機碳)和86%的非纖維碳水化合物得到轉換,垃圾重量、體積和含水率都會減小,熱值增大,有利于后續處理并能減輕對環境的影響。生活垃圾處理中應用生物預處理工藝將有助于提高焚燒效率,延長填埋場使用年限,降低滲濾液處理的難度,其綜合經濟指標優于沒有采用預處理的傳統垃圾處理方案。
3.3生物質垃圾均質預處理技術的應用
由于傳統的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處理方法都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因此近年來厭氧消化作為一種較理想的垃圾處理方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物料性質對于厭氧消化過程具有很大的影響,在相同的處理工藝和條件下,不同性質的垃圾其厭氧消化處理的結果大不相同。因此,如何對生活垃圾進行預處理,均衡調節其物化性質,優化厭氧消化過程,成為生活垃圾厭氧消化處理工藝應用必須解決的問題。具體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生物質垃圾均質預處理技術應用于垃圾厭氧消化處理工藝,能夠改善有機物的物化性質,提高微生物對難降解有機物的降解,優化垃圾的厭氧消化過程,從而達到綜合利用,變廢為寶,較好地實現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的目的。
生物質垃圾均質預處理設備主要包括平板給料及磁選、滾筒篩、振動篩、生物質分離器、風選系統等組成,其工藝流程如下:
(1)生活垃圾運輸至大型垃圾轉運站,在指定位置將垃圾倒入垃圾接收斗,垃圾接收斗下部連接有平板給料裝置,通過平板給料裝置將垃圾輸送至預分選設備,進行粗分選。
(2)分離后的中段垃圾繼續由平板給料機輸送至破碎機進行初步破碎,然后通過螺旋進料機進入生物質分離裝置。生物質分離機有三個作用:一是將大的顆粒物破碎制漿;二是將輕物質如塑料袋、紙張等從漿液中分離出去;三是一些金屬、石塊、玻璃類的物質也可以通過該設備從漿液中有效分離。
(3)分離出的漿液以有機質為主,從分離機底部通過管道輸送到貯存罐暫時儲存,之后通過軟連接將分離出的有機質輸入罐車內運至厭氧消化處理系統。塑料袋、紙張、竹木以及屬、石塊、玻璃類等成分由輸送裝置輸送到無機垃圾儲存罐,再統一由垃圾車外運,進行回收利用或填埋。
4結論
由于我國生活垃圾成分復雜多變、含水率過高、有機廢物比例過大,單一的垃圾處理方式成本高且難以達到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的要求,而我國大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又并非短期內可以實現。因此,將預處理技術和設備與焚燒、填埋或生物處理工藝相結合,成為目前我國處理生活垃圾較為理想的處理途徑。在應用預處理技術時,應結合不同的后續處理方式,確定合理的預處理工藝技術路線。對于生活垃圾厭氧消化的處理方式來說,完善的預處理工藝是決定其推廣應用的關鍵因素之一。(谷騰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