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城市生活污水的二級生物處理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是當前世界各國應用最廣的一種二級生物處理流程,具有處理能力高,出水水質好等優點。但卻普遍存在著基建費、運行費高,能耗大,管理較復雜,易出現污泥膨脹、污泥上浮等問題,且不能去除氮、磷等無機營養物質。
對于MBR技術,由于膜的高效分離作用,分離效果遠好于傳統沉淀池,處理出水極其清澈,懸浮物和濁度接近于零,細菌和病毒被大幅去除,出水水質優于建設部頒發的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 CJ25.1-89 ),可以直接作為非飲用市政雜用水進行回用。
同時,膜分離也使微生物被完全被截流在生物反應器內,使得系統內能夠維持較高的微生物濃度,不但提高了反應裝置對污染物的整體去除效率,保證了良好的出水水質,同時反應器對進水負荷(水質及水量)的各種變化具有很好的適應性,耐沖擊負荷,能夠穩定獲得優質的出水水質。
“中水”是指將人們在生活和生產中用過的優質雜排水(不含糞便和廚房排水)、雜排水(不含糞便污水)以及生活污水經集流再生處理后回用,充當地面清潔、澆花、消防等不與人體直接接觸的雜用水。因其水質指標低于城市給水中飲用水水質標準,但又高于污水允許排放標準,亦即其水質居于生活飲用水水質和允許排放污水水質標準之間,故取名為“中水”。
我國已進入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時期,為中水回用的開展創造了有利時機。各級政府尤其是水資源緊缺地區的政府,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應將污水處理資源化與再利用落到實處,并應摒棄片面追求處理規模的傳統觀點,充分認識到中水回用在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管理中的地位,下大力氣加強建筑中水回用工作的開展,使之與市政中水回用互為補充、相輔相成,共同成為城市的第二水源。
經過近20年的積累和發展,我國自主研發的中水處理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中水回用技術儲備已基本完成。隨著國內大批環保企業的崛起,新建的中水設施大多數都由國內環保企業提供包括設計、施工、設備、調試在內的完整解決方案。具體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中水處理技術也呈現出多樣化、集成化、裝置化、自動化,設計施工標準化、規范化等發展趨勢。
以往對于中水回用很大的顧慮在于從管理上似乎無法應對眾多分散化的污水處理設施的風險控制問題,隨著中水處理技術的日益進步和成熟,尤其是小型化、集成化、自動化的中水處理裝置的出現,大大提高了風險管理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正像大量汽車、家用電器、計算機、手機、數碼相機等機電和數碼產品可以實現大眾化普及一樣,中水設施設備在城市眾多建筑和社區內的成功推廣和應用也同樣可以期待。
多項工程均表明MBR技術在生活污水深度處理和中水回用中具有明顯的優勢。主要表現在良好的出水水質,相對于傳統方法的占地面積的減少。
就南京某看守所生活污水項目為例,該看守所廢水主要是看守所人員生活用水、洗浴等綜合用水?词厮I導為了減小污水排放對市政管網及周邊環境的影響,采用了南京瑞潔特公司的雙疊浸沒式創新平板膜及MBR技術。處理的工藝流程如下圖:
看守所食堂廢水先進入隔油池進行油水分離,然后與其他生活污水匯聚進入污水處理站調節池內。污水在調節池內進行混合后,通過調節池內潛水提升泵泵入膜生物反應器內,污水在膜生物反應器內微生物的生化降解作用下獲得凈化,然后通過的膜技術分離獲得高質量出水,該出水完全可以直接外排。
圖1 現場運行實物圖
圖2 管道布局實物圖
看守所人員波動較大,因此在對該污水處理工程時需考慮因人員變動引起的污水水量的波動。開發的核心膜生物反應器技術為先進的生物處理技術,不僅能可靠的、穩定的保證出水水質,還具備一定的抗沖擊能力,能保證污水處理系統在不能看管的條件下,長期穩定運行。
圖3 膜組件運行實物圖
圖4 出水實物圖
污水在膜生物反應器內微生物的生化降解作用下獲得凈化,然后通過的膜技術分離獲得高質量出水,該出水完全可以直接外排。
長期對該項目進行跟蹤,以下是跟蹤的一些基本情況:
1、運行過程中不需要很多的人力支持
2、操作簡單不復雜
3、出水水質達標,水質清澈,可以用于澆花草等,節省開支
5、“出水口損壞了,也沒有導致要跟換整個膜組件,僅僅是換了個出水口,節省了一大筆費用”(瑞潔特膜組件的特色)
近年來,中國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污水量僅達到設計負荷的70%左右,相信MBR技術的大幅度投入使用將會改善這一狀況。南京瑞潔特膜分離科技有限公司也將為國家水環境的改善做出一份努力。來源: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