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IAT工藝主體構筑物是由兩個串聯的反應池組成,即需氧池(Demand Aeration Tank)和間歇曝氣池(Intermittent Aeration Tank),一般情況下DAT池連續進水連續曝氣,其出水進入IAT池,在IAT地完成曝氣、沉淀、潷水和排除剩余活性污泥。
基本操作運行程序如下:
1.進水 :污水連續進入DAT池經連續曝氣后,通過DAT池與IAT池之間導流設施進入IAT池。DAT不直接排放處理水,因此不像連續進連續出水的活性污泥法容易受負荷變化的影響。
2.反應: 反應工藝分兩部分進行。首先發在DAT池。該池在連續進水的同時連續曝氣。去除有機物的機理和操作與連續流活性污泥法相同。 反應工序的第二部分發生在IAT池,經DAT池初步生物處理的污水連續進入IAT。按工藝設置進行一定時間的曝氣以達到好氧的目的。
3.沉淀: 沉淀工序僅發生在IAT池。當IAT池停止曝氣以后,活性污泥絮體開始重力沉淀和泥水分離。IAT池的沉淀工序相當于連續流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次沉淀池功能。
4.排水 :排水工序只發生在IAT池。池池水位達到最高水位,并經過沉淀工藝以后,上清液由設置在IAT地末端的潷水器緩慢排出地外。當池水位達到處理周期開始時的最低水位時,停止潷水。
5.閑置 : 在IAT地沉淀后到下個周期開始期間可視污水的性質設置一閑置期,在該時段內可根據需要進行攪拌或曝氣。在厭氧條件下攪拌比好氧條件下的曝氣要省能量,同時對
保持污泥的活性也是有利的。在以脫磷為目的的裝置中,剩余污泥的排放一般是在閑置工序之初和沉淀工序的最后進行。
工藝特點:
1.運行穩定,處理效率高,出水質量好;
2.處理構筑物少,處理流程簡化;
3.建設費用少,自動化程度高,操作運行簡單,調度靈活。
4.節省占地面積。
5.可達到脫磷脫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