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技術創新采用污泥洗滌工藝,首先洗出污泥中有機物質,分離無機物質污泥土,再將有機污泥濃縮進行高溫厭氧消化處理。
沉淀污泥經過洗滌洗出污泥中一半固體無機污泥土,減少了一半生物處理量,節省工程投資和處理費用;
單獨處理有機污泥,去除了無機污泥土在反應器中的沉淀,減少了設備磨損和反應器的維護;
沉淀污泥經過洗滌洗出污泥中大部分容易沉淀的重金屬和無機污泥土,提高了有機肥的品質;洗滌出的污泥土還可生產路面彩磚、透水磚。
其他創新工藝:超高溫厭氧消化、多級厭氧消化、沼渣漂浮等,污泥生物處理速度提高了幾倍和沼氣產量提高20%以上。
沉淀污泥生物處理系統,工程設計創新采用地埋式、緊密型、多級消化反應器設計,幾個獨立的厭氧消化反應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渾然一體,節省建筑材料,采用混凝土結構造價低廉。
目前國內外現有的厭氧消化反應器普遍采用地上式結構,地上式結構能使配備設備便于維護和有利沼渣排放預防沼渣沉淀。
該生物處理系統工程設計很好地解決了配套設備的維護和沼渣沉淀,系統配備設備少,只需要幾臺水泵,就是水泵壞了更換一臺用不完20分鐘,保證設備檢修不停產;沉淀污泥經過洗滌去除了容易沉淀的無機污泥土,有機污泥經吹浮系統作用全部漂浮不會沉淀。地埋式厭氧消化反應器不僅投資少、不占用土地,而且還能防地震、防雷擊和使用壽命長、減少消化系統的熱量損失。
以設計一個日處理600噸含水量80%的沉淀污泥洗滌、生物處理廠 為例,處理能力、污泥含水量與大連夏家河污泥處理廠(2010年全國示范工程第一名)完全相同,與其相比僅需要20%投資。
處理廠日常運營費用較低,處理污泥產生的副產品沼氣發電創收,沼渣制成有機肥料創收,污泥土生產路面彩磚、透水磚創收,生物處理沉淀污泥不要政府補貼資金和污水處理廠支出污泥濃縮費、運輸費,還能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處理廠日常營運費用較低與大連夏家河污泥處理廠相比,處理一噸含水量80%的沉淀污泥節省政府補貼資金135元(全國最低價)和污水處理廠支出的污泥濃縮費、運輸費總計在200元以上。沉淀污泥洗滌、生物處理廠占用土地面積少,籌建在污水處理廠中,適合各種規模的污水處理廠,較小規模的污水處理廠可添加當地餐廚垃圾、化糞池垃圾、市政下水道污泥及周邊企業、村鎮小型污水廠污泥一起處理,增大處理規模實現盈利。
目前國內外現有污泥處理技術還沒有能夠達到免費處理、處置污泥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