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2.01
申請日:2023.11.01
分類號:C02F1/28(2023.01)I;C02F1/72(2023.01)I;B01D36/00(2006.01)I
摘要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廢水處理用濕式氧化反應器,其屬于廢水處理領域。包括:反應罐;攪拌組件,設置于反應罐中;過濾擋組件,設置在反應罐中,且形成有用于是廢水透過和使吸附劑被擋住的過濾區域;制氧組件,用于將氧氣加入至所述反應罐內部;驅動裝置,用于使攪拌組件在反應罐中執行攪拌操作、用于使過濾擋組件上形成的過濾區域能夠繞一固定軸線旋轉至與反應罐內壁垂直和與反應罐內壁貼合的位置以及用于使過濾區域上形成一個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移動的凸出曲面。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吸附劑對廢水進行吸附以及氧氣通入到廢水中,實現雙重凈水,氧氣可進行濕式氧化法進行凈化廢水,吸附劑通過吸附法精華廢水,從而提高凈化的速度和效率。
權利要求書
1.一種廢水處理用濕式氧化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應罐,用于提供高溫和高壓的環境和用于加入待處理廢水和吸附劑,且反應罐形成有入口和出口;攪拌組件,設置于反應罐中;過濾擋組件,設置在反應罐中,且形成有用于使廢水透過和使吸附劑被擋住的過濾區域;制氧組件,用于將氧氣加入至所述反應罐內部;驅動裝置,用于使攪拌組件在反應罐中執行攪拌操作、用于使過濾擋組件上形成的過濾區域能夠繞一固定軸線旋轉至與反應罐內壁垂直和與反應罐內壁貼合的位置以及用于使過濾區域上形成一個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移動的凸出曲面;所述凸出曲面相對所述過濾區域凸出,且所述凸出曲面在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移動時可使所述過濾區域擋住的所述吸附劑上移和下移;所述過濾擋組件上形成的過濾區域與所述反應罐的內壁垂直時,所述過濾區域能夠使廢水透過以及使吸附劑被擋住;所述過濾擋組件上形成的所述過濾區域與所述反應罐的內壁貼合時,所述過濾區域無法使吸附劑被擋住;所述廢水處理用濕式氧化反應器還包括控制組件,所述控制組件與所述攪拌組件配合;所述控制組件用于使所述攪拌組件在所述反應罐中執行攪拌操作時形成第一攪拌區域和第二攪拌區域;在所述過濾區域與所述反應罐內壁垂直時所述第一攪拌區域與所述攪拌組件相接近;在所述過濾區域與所述反應罐內壁貼合時所述第二攪拌區域與反應罐內壁相接近;所述過濾擋組件包括:安裝框、過濾結構和移動件;所述安裝框與所述驅動裝置連接,所述安裝框用于安裝所述過濾結構,所述過濾結構用于形成所述過濾區域;所述移動件用于在所述安裝框內上移和下移;所述過濾結構為繩、網和布中的一種;所述過濾結構兩端豎置在安裝框中,所述移動件用于使所述過濾結構形成具有兩個相銜接的坡度;所述移動件包括凸出部和導向部;所述安裝框中形成有導向面,所述導向部與所述導向面配合;所述凸出部用于與所述過濾結構抵接,所述凸出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過濾結構兩端連線形成的直線的外部;所述攪拌組件包括:主轉軸、第一攪拌結構和第二攪拌結構;所述第一攪拌結構設置多個,且多個所述第一攪拌結構均與所述主轉軸固定;所述第一攪拌結構中開設有滑槽;所述第二攪拌結構可在所述滑槽中滑動;所述主轉軸上開設通槽,所述通槽與所述滑槽連通;所述通槽和所述滑槽中填充液壓油;所述控制組件用于使所述通槽和所述滑槽中的液壓油的壓強增加和降低,進而實現所述第二攪拌結構相對所述第一攪拌結構靠近主轉軸運動和遠離所述主轉軸運動;所述第二攪拌結構靠近所述主轉軸運動,使所述攪拌組件在所述反應罐中執行攪拌操作時形成第一攪拌區域;所述第二攪拌結構遠離所述主轉軸運動,使所述攪拌組件在所述反應罐中執行攪拌操作時形成第二攪拌區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水處理用濕式氧化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件還包括推部,所述推部與所述凸出部連接,所述推部用于使所述凸出部靠近和遠離所述過濾結構兩端連線形成的直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水處理用濕式氧化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包括第一傳動繩件、第二傳動繩件、繞線棍和動力件;所述第一傳動繩與移動件的上部連接,所述第二傳動繩與所述移動件的下部連接,所述第二傳動繩向下延伸后繞過安裝框的下部向上延伸至繞線棍處;所述第一傳動繩向上延伸至所述繞線棍處;所述第一傳動繩和所述第二傳動繩均繞在所述繞線棍上;所述動力件用于帶動所述繞線棍旋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廢水處理用濕式氧化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還包括:支撐件和緩沖件;所述支撐件用于安裝所述繞線棍和所述動力件;所述緩沖件用于使所述支撐件相對所述反應罐連接,且所述緩沖件可在所述支撐件和所述反應罐之間構建彈性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水處理用濕式氧化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攪拌結構包括第一連接部和第一攪拌件;所述第一連接部用于與所述主轉軸連接,且所述第一連接部還用于形成滑槽;所述第一攪拌件用于實現攪拌;所述第二攪拌結構包括:多個第二連接部和與多個所述第二連接部連接的第二攪拌件;所述第二連接部用于與所述滑槽滑動連接;所述第二攪拌件用于實現攪拌。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廢水處理用濕式氧化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攪拌件包括:第一直線部、第一彎折部、第二直線部、第二彎折部、第三直線部、第三彎折部和第四直線部;其中,所述第一彎折部用于將所述第一直線部與所述第二直線部連接;所述第二彎折部用于將所述第二直線部與所述第三直線部連接,所述第三彎折部用于將所述第三直線部與所述第四直線部連接;所述第一彎折部用于使所述第二直線部相對所述第一直線部傾斜。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內容部分用于以簡要的形式介紹構思,這些構思將在后面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被詳細描述。本申請的內容部分并不旨在標識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關鍵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護的技術方案的范圍。
為了解決以上背景技術部分提到的技術問題,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廢水處理用濕式氧化反應器,包括:
反應罐,用于提供高溫和高壓的環境和用于加入待處理廢水和吸附劑,且反應罐形成有入口和出口;
攪拌組件,設置于反應罐中;
過濾擋組件,設置在反應罐中,且形成有用于使廢水透過和使吸附劑被擋住的過濾區域;
制氧組件,用于將氧氣加入至所述反應罐內部;
驅動裝置,用于使攪拌組件在反應罐中執行攪拌操作、用于使過濾擋組件上形成的過濾區域能夠繞一固定軸線旋轉至與反應罐內壁垂直和與反應罐內壁貼合的位置以及用于使過濾區域上形成一個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移動的凸出曲面;
所述凸出曲面相對所述過濾區域凸出,且所述凸出曲面在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移動時可使所述過濾區域擋住的所述吸附劑上移和下移;
所述過濾擋組件上形成的過濾區域與所述反應罐的內壁垂直時,所述過濾區域能夠使廢水透過以及使吸附劑被擋住;所述過濾擋組件上形成的所述過濾區域與所述反應罐的內壁貼合時,所述過濾區域無法使吸附劑被擋住。
進一步地,所述廢水處理用濕式氧化反應器還包括控制組件,所述控制組件與所述攪拌組件配合;
所述控制組件用于使所述攪拌組件在所述反應罐中執行攪拌操作時形成第一攪拌區域和第二攪拌區域;
在所述過濾區域與所述反應罐內壁垂直時所述第一攪拌區域與所述攪拌組件相接近;
在所述過濾區域與所述反應罐內壁貼合時所述第二攪拌區域與反應罐內壁相接近。
進一步地,所述過濾擋組件包括:安裝框、過濾結構和移動件;
所述安裝框與所述驅動裝置連接,所述安裝框用于安裝所述過濾結構,所述過濾結構用于形成所述過濾區域;
所述移動件用于在所述安裝框內上移和下移;
所述過濾結構為繩、網和布中的一種;所述過濾結構兩端豎置在安裝框中,所述移動件用于使所述過濾結構形成具有兩個相銜接的坡度。
進一步地,所述移動件包括凸出部和導向部;所述安裝框中形成有導向面,所述導向部與所述導向面配合;
所述凸出部用于與所述過濾結構抵接,所述凸出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過濾結構兩端連線形成的直線的外部。
進一步地,所述移動件還包括推部,所述推部與所述凸出部連接,所述推部用于使所述凸出部靠近和遠離所述過濾結構兩端連線形成的直線。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裝置包括第一傳動繩、第二傳動繩、繞線棍和動力件;
所述第一傳動繩與移動件的上部連接,所述第二傳動繩與所述移動件的下部連接,所述第二傳動繩向下延伸后繞過安裝框的下部向上延伸至繞線棍處;所述第一傳動繩向上延伸至所述繞線棍處;
所述第一傳動繩和所述第二傳動繩均繞在所述繞線棍上;所述動力件用于帶動所述繞線棍旋轉。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裝置還包括:支撐件和緩沖件;所述支撐件用于安裝所述繞線棍和所述動力件;所述緩沖件用于使所述支撐件相對所述反應罐連接,且所述緩沖件可在所述支撐件和所述反應罐之間構建彈性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攪拌組件包括:主轉軸、第一攪拌結構和第二攪拌結構;
所述第一攪拌結構設置多個,且多個所述第一攪拌結構均與所述主轉軸固定;所述第一攪拌結構中開設有滑槽;所述第二攪拌結構可在所述滑槽中滑動;
所述主轉軸上開設通槽,所述通槽與所述滑槽連通;所述通槽和所述滑槽中填充液壓油;所述控制組件用于使所述通槽和所述滑槽中的液壓油的壓強增加和降低,進而實現所述第二攪拌結構相對所述第一攪拌結構靠近主轉軸運動和遠離所述主轉軸運動;
所述第二攪拌結構靠近所述主轉軸運動,使所述攪拌組件在所述反應罐中執行攪拌操作時形成第一攪拌區域;
所述第二攪拌結構遠離所述主轉軸運動,使所述攪拌組件在所述反應罐中執行攪拌操作時形成第二攪拌區域。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攪拌結構包括第一連接部和第一攪拌件;所述第一連接部用于與所述主轉軸連接,且所述第一連接部還用于形成滑槽;所述第一攪拌件用于實現攪拌;
所述第二攪拌結構包括:多個第二連接部和與多個所述第二連接部連接的第二攪拌件;所述第二連接部用于與所述滑槽滑動連接;所述第二攪拌件用于實現攪拌。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攪拌件包括:第一直線部、第一彎折部、第二直線部、第二彎折部、第三直線部、第三彎折部和第四直線部;
其中,所述第一彎折部用于將所述第一直線部與所述第二直線部連接;所述第二彎折部用于將所述第二直線部與所述第三直線部連接,所述第三彎折部用于將所述第三直線部與所述第四直線部連接;
所述第一彎折部用于使所述第二直線部相對所述第一直線部傾斜。
本申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過吸附劑對廢水進行吸附以及氧氣通入到廢水中,實現雙重凈水,氧氣可進行濕式氧化法進行凈化廢水,吸附劑通過吸附法凈化廢水,從而提高凈化的速度和效率;
通過過濾擋件形成過濾區域的設置,能夠使廢水透過過濾區域,吸附劑無法透過過濾區域,從而反應罐中的攪拌組件進行攪拌時,廢水帶著吸附劑沖擊到吸附區域,然后吸附劑被攔住,能夠使廢水對吸附劑進行沖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單位時間與吸附劑接觸的廢水的體積,從而提高了吸附劑對廢水的處理;
通過過濾擋組件上形成的過濾區域能夠繞一固定軸線旋轉至與反應罐內壁垂直和與反應罐內壁貼合的位置;所述過濾擋組件上形成的過濾區域與所述反應罐的內壁垂直時,所述過濾區域能夠使廢水透過以及使吸附劑被擋住;所述過濾擋組件上形成的所述過濾區域與所述反應罐的內壁貼合時,所述過濾區域無法使吸附劑被擋住的設置,能夠實現先讓吸附劑隨著廢水一起運動,然后突然將吸附劑攔住,能夠大大增加廢水對吸附劑的沖擊力,更好的增加了吸附劑吸附廢水的效果。
通過攪拌組件能夠形成第一攪拌區域和第二攪拌區域的設置,能夠使攪拌組件大范圍攪拌和小范圍攪拌,起到節能的功能;
在過濾區域與反應罐內壁垂直時,攪拌組件形成第一攪拌區域,此時攪拌組件小范圍攪拌,能夠更好的實現過濾區域攔住吸附劑的效果,并且在過濾區域攔住吸附劑時,攪拌組件小范圍攪拌,能夠為廢水沖擊在吸附劑上的沖擊力進行增加,進一步保證了吸附劑吸附廢水的效果;
在過濾區域與反應罐內壁貼合時,攪拌組件形成第二攪拌區域,此時攪拌組件大范圍攪拌,可以更好的使之前被過濾區域攔住處于靜止狀態的吸附劑能夠快速的高速運動起來,從而能夠快速的使吸附劑位于反應罐中的多個位置,提高吸附效果,同時吸附劑在高速狀態下被攔阻,使吸附劑周圍的廢水快速透過吸附劑,大大提高吸附劑的吸附效果;
過濾區域上形成一個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移動的凸出曲面,能夠在攔阻吸附劑時,通過凸出曲面將吸附劑向下運走,使吸附劑在過濾區域的下方經過過濾區域,然后在另外一處再次被過濾區域攔阻,從而實現了吸附劑在不同的位置被攔住并且吸附劑一直保持與廢水靜止和相對高速運動的狀態,而廢水在反應罐中不停的運動,從而大大提高吸附劑在反應罐中與不同的廢水接觸,并且與廢水進行靜態吸附或動態沖擊吸附。
過濾區域還能夠在驅動裝置的作用下發生震動,能夠使過濾區域上的吸附劑被彈起然后又快速落回到過濾區域上,從而在吸附劑被彈起時,吸附劑與廢水的相對運動速度會大大提高,更好的進行吸附,并且吸附劑被彈起后,大概率會發生自身的旋轉運動,這樣一來回事吸附劑不同的表面直接迎接廢水的沖擊,使吸附劑不同的表面對廢水進行動態沖擊吸附,提高吸附效果;
第二攪拌桿特殊的形狀設計,能夠實現更好的攪拌。
(發明人:霍志保;姚國棟;任德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