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內外現狀
中水,顧名思義,就是水質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間的、可重復利用的再生水,是污水經處理后達到一定的回用水質標準的水。雖然與自來水相比,中水的供應范圍要小,但在廁所沖洗、園林灌溉、道路保潔、洗車、城市噴泉、冷卻設備補充用水等方面,中水是最好的自來水替代水源。
就世界范圍而言,當前污水經再生已經回用于工業、農業灌溉和養殖業,市政綠化、生活洗滌、地下水回灌和補充地面水等方面。美國的缺水地區如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等, 其污水回用技術發展也較早,到 1975 年美國一些城市污水回用于工業方面水量就已占總污水量的31%,僅在加利福尼亞州就建有污水回用工程達200 套以上。
我國許多城市淡水缺乏情況已如前述,污水再生回用技術,已受到各級政府重視。 近十幾年來對城市生活污水和建筑中水回用進行了眾多研究和實踐工作。我國首都北京市開展中水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工作較早,1985 年至現在相繼在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首都 機場、清華浴池、北京市萬泉公寓及眾多的賓館中建成了中水工程。
2、建筑中水系統
2.1 中水水源
中水水源的選擇是中水工程設計中的一個關鍵問題,一般應根據下述要求選用:
(1)中水水源選擇應根據原水水質、水量、排水狀況和中水回用的水質水量來確定。例如原水和回用水的水量不僅要平衡,原水還應有10%~15%的余量;原水水源要求供水可 靠;原水水質經處理后能達到回用水的水質標準等;
(2)中水水源一般為生活廢水、生活污水、冷卻水等。醫院污水(尤其是傳染病和結核病醫院的污水)、生產污水等由于含有多種病菌病毒或其它有毒有害雜質,成分較為復雜,不宜作為中水水源。
(3)中水水源按污染程度不等一般可分為下述六種類型。選擇中水水源時可以根據處 理難易程度和水量大小按照下列順序進行排列:
①冷卻水。
②沐浴排水。
③洗排水。
④洗衣排水。
⑤廚房排水。
⑥廁所排水。 實際中水水源一般不止單一水源,多為上述六種原水的組合。一般可以分為下列三種組合:
①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有時也包括冷卻水)組合。該組合稱為優質雜排水,為中水水 源水質最好者,應優先選用
②盥洗排水、沐浴排水和廚房排水組合,該組合稱為雜排水。比①組合水質差一些。
③生活污水,即所有生活排水之總稱。這種水質最差。中水應用要求:
中水不同于生活飲用水,根據中水水質標準的規定,中水只能在一定范圍內使用。目前在國內中水主要回用于沖洗廁所、綠化、洗車、澆灑道路和冷卻用水等作雜用水使用。中水回用除了滿足水量要求外,還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首先應滿足不同的用途,選用不同的水質。
②衛生標準是中水回用的重要指標,衛生上安全可靠,必需達標。衛生指標有大腸菌群數、細菌總數、懸浮物、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等。
③中水還應符合人們的感官要求,即無不快感覺,以解除人們使用中水的心理障礙。主要指標有濁度、色度、臭味、表面活性劑、油脂等。
④中水回用的水質不應引起設備和管道腐蝕和結垢。主要指標有 pH 制、硬度、蒸發殘 渣、溶解性物質等。
2.2 中水處理工藝流程
中水處理流程應根據中水原水的水質、水量及回用對水質的要求進行選擇。進行方案比較時還應考慮場地狀況、環境要求、投資條件、缺水背景、管理水平等因素,經過綜合經濟 技術比較確定。
由于目前中水處理范圍多為小區和單獨建筑物分散設置類型,在流程選擇上不宜過于復雜,宜按下列要求進行:
(1)盡量選用定型成套的綜合處理設備。這樣可以做到簡化設計,布置緊湊、節省占地、使用可靠、減少投資。
(2)對于中小型規模的中水處理站,不可能配置較多的運行操作人員。為了便于管理和維護,在處理工藝的選擇上,宜采用既可靠又簡便的流程,以減少運行人員。
(3)中水處理設施一般設在人員較為集中的生活區(如居住小區、建筑物內部),在設置地點的選擇上要考慮臭味、噪聲等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故一般中水處理站多設在地下室、自成獨立的建筑物或采用地埋式處理設備。
(4)中水處理工程的投資效益是普遍關注的問題。目前使用不夠廣泛的主要原因除了節水意識較差以外,主要是初期投資和處理成本較高。因此,原水水源選擇,可以根據回用要求,盡量選擇優質雜排水或雜排水,以便簡化流程減少一次投資,降低處理成本。另外還要考慮處理后的回用水能夠充分利用以避免無效投資。
幾種典型的中水處理工藝流程
流程1:
流程2:
流程3:
流程4:
流程5:
流程6:
流程7:
流程8:
流程9:
上述工藝流程選擇,主要根據原水水質及中水用途決定。并且每一種流程的處理步驟也非一成不變,可以根據使用要求進行取舍。
流程 1 僅適用于原水為優質雜排水;流程 2 適用于優質雜排水和雜排水;流程 3、4 適用于生活污水。以上四種流程為基本流程,適用范圍較廣,國內應用較多。流程 5、6 主要增加了活性炭吸附,其作用是去處難于降解的有機物(如蛋白質、單寧、木質素、醚、殺蟲劑、洗滌劑等)、色素和某些有毒微量元素(如汞、鉛、銀等)以及回用水質要求較高的場 合。流程 7、8、9 增加了膜處理法,該流程的處理結果是進一步提高中水水質,不僅 SS 的去除率很高,而且排水中的細菌數和病毒均得到很好的分離。但設備投資和處理成本均較高。
上述流程中隔柵和調節池稱為預處理;沉淀、氣浮、生化處理、膜處理等稱為主要處理工藝;而過濾、消毒等稱為后處理。其中預處理和后處理在各種流程中基本相同,一般均需要設置,而主要處理工藝則根據不同要求進行選擇。
2.3 中水系統的消毒
中水系統的消毒處理是中水回用的安全保證。中水處理系統必須設置嚴格的消毒措施,并應采用消毒劑投量準確可靠的定比式消毒器。消毒劑品種一般采用液氯、二氧化氯、漂白 粉、臭氧等,以前三種選用較多。
2.4 中水管道系統
中水原水管道系統可根據原水為優質雜排水、雜排水、生活污水等區別,對排水進行分系統設置,分別設置合流制和分流制兩種系統。
中水供水系統為雜用水系統,其供水系統和給水供水系統相似,也可以分為水泵加壓直接供水、水泵-水箱供水、水泵-氣壓罐供水和變頻供水等方式。
中水管道系統設計,一般應考慮下述原則:
(1)中水水量平衡,即原水處理量應基本平衡。
(2)中水處理設施綜合比較,即原水回用率與處理流程有關。當采用優質雜排水和雜排水作原水時,處理流程較為簡單、投資少、處理成本低,但水回用率也低。排水系統分為兩個系統如采用生活污水作原水時,水的利用率雖然增加,但設備和投資均相應增加。此時排水為一個系統故中水處理設施應根據使用要求資金多少及當地水資源狀況等進行綜合比較確定。一般生活污水作為原水的系統適于城市集中設置中水處理系統的情況。此時原水系統為合流制。優質雜排水、雜排水作為原水的系統適用于洗浴廢水所占比重較大的公共浴室、 洗衣房、高檔公寓、賓館、飯店、寫字樓等建筑物。
(3)中水回用應盡量符合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別是以生活污水為原水的時,則以城市集中處理為宜。
(4)管路系統布置要求:中水原水系統應設分流、溢流設施和超越管,以便于中水處理設備檢修和過載時,可將部分或全部原水直接排放。為了便于管道布置,在不影響使用功 能的前下,宜盡量將排水設備集中布置(如同層相鄰、上下層對應等)。具體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2.5 水量平衡
中水原水量、處理量、回用量三者應形成一定的平衡關系。由于原水量在一天內排放時間和回用時間并不一致,為滿足總回用水量和瞬時回用水量的需求,就需要進行水量平衡計算和選用相應的調節措施,這是中水系統合理設計、合理用水的前提。中水水量平衡首先是晝夜水量的平衡,即原水量、處理量、回用量三者晝夜水量基本一致。其次是使不均勻的原水量轉換到基本均勻的處理量。再使均勻的處理量滿足不均勻的使用量。調節水量平衡的 措施有如下幾種:
(1)貯存調節:設置貯存池來調節各種水量的不均勻變化。根據貯存池位置可分為前置貯存、中間貯存、后置貯存三種方式。前置貯存為原水貯存,中間貯存為預處理后進入深度處理之前的貯存,后置貯存為中水貯存。貯存容積可以按照前述原則和計算確定。采用何種貯存方式應根據來水性質、用水要求和處理特征決定。一般前置和后置貯存調節池均應設置。當不設置貯存而設中間貯存時,預處理必須選用耐沖擊負荷的設備。后置貯存的調節池,一般又分設低位池和高位池兩種,調節量可取兩者之和。前置貯存調節池需要采取防止沉淀和防止腐敗的措施。
(2)自動調節:處理水量隨原水量或用水量的變化而自動調整。這種方式只適用于來水或用水比較均勻連續,且要求處理設備耐沖擊負荷能力較大的場合。此時仍宜設置調節水池,但貯存容量可以減小。由于水量不可能完全均衡,這種調節方式還必須考慮原水溢流和 新鮮水補充的措施。
(3)溢流和超越:當原水量出現瞬時高峰而設備來不及處理,或用水短時中斷出現供大于求時,采用溢流方式也是水量平衡的手段之一。超越產生于處理設備故障檢修或其它偶 然事故發生時使用的方法。
(4)補充自來水:適用于設備故障或中水供水不足使用。自來水補充水管不允許與供 水管道直接連接必須采取隔斷措施,可將補水加到中水調節設備內。
3. 結語
(1)中水回用系統今后將得到廣泛的采用,它能節約有限的淡水資源,就建筑中水設計而言它可有效節水
31%左右,同時還可減少建筑物中廢水的排放量,減少水環境污染, 因而緩解城市中排水管網的壓力。
(2)設置中水回用系統,使自來水消耗量減少,也可以降低供水成本。
(3)中水管網、設備及構筑外壁應刷成淺綠色區別于飲用給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