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在污水處理領域,活性污泥法無疑是一種被廣泛使用并有良好效果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城市規模擴大以及人類對居住環境的日益重視,活性污泥法的不足越來越突出地顯現在人們的眼前。
占地巨大人口的不斷膨脹使城市變得擁擠,許多城市土地稀缺,而采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處理廠動輒幾公頃,甚至幾十公頃的占地無疑成為一種制約。
環境惡劣巨大的污水處理構筑物大面積暴露在大氣之中,極易產生臭氣污染,周圍居民無法忍受。因此,越來越多的居民拒絕與污水處理廠為鄰。
性能不穩定由于是一種懸浮狀態的微生物膠團,活性污泥的濃度通常在6000毫克/升以下,外界環境(溫度,污染物濃度等)極易對處理效果產生影響,甚至造成污泥膨脹,使處理水質惡化。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種針對以上問題研發出來的新的污水處理技術首先在法國得以運用,這就是“淹沒式固定生物膜曝氣濾池”。法國OTV公司在淹沒式固定生物膜曝氣濾池領域擁有近20年的工程設計、建設和運行經驗,并且在世界各地建設了100多座類似工藝的污水處理廠,其中一種工藝便是BIOSTYR(r)生物濾池。
BIOSTYR(r)則是一種經過改良的新一代上向流曝氣生物濾池。它既可以用于污水的二級處理,也可以用于處理出水需要回用等其它要求的污水深度處理,并且能夠達到很高的排放水質標準。
基本結構
BIOSTYR(r)工藝是一種淹沒式上向流生物濾池,其濾料為比重小1的球形顆粒并漂浮在水中,我們稱之為BIOSTYRENETM。
每個生物濾池單元包括:
*進水管和位于濾池底部的配水渠(同時可用于反沖洗水的排除);
*兩條空氣第(管孔管),一條用于工藝曝氣,一條用于氣反沖洗;在硝化/反硝化反應時用兩條管道,在單一硝化反應時曝氣和反沖洗為同一條管道;
*3~3.5米的濾料層,濾料表面附著大量的微生物;
*濾池頂部有混凝土濾板,防止濾料的流失;
*濾板上安裝有濾頭,用于濾池出水。
工藝原理
根據曝氣管道位置的不同設置可以控制硝化反應和反硝化反應的程度,也可以單獨進行硝化反應或反硝化反應。
具有硝化和反硝化功能的BIOSTYR生物濾池,其曝氣管位于濾床中的經過計算的位置,將濾床分隔為下部厭氧區和上部好氧區,它可以去除所有可降解的污染物,含碳污染物(COD和BOD),懸浮物(SS),氨氮和硝酸鹽(即總氮),反沖洗氣管位于濾池底部。
對于通常的僅需要進行硝化反應(對氨氮有要求),在曝氣和氣反沖洗時共用一根位于濾池底部的穿孔管,從而使整個濾床處于好氧狀態,它可以去除大部分可降解的污染物,含碳污染物(COD和BOD),懸浮物(SS)和氨氮。來源:谷騰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