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濾液的處理主要有3個難點:
(1)滲濾液中含有200一l500mg/L不可生物降解的COD,該類物質呈膠體和溶解狀態,普通生化工藝和混凝沉淀、過濾工藝難以去除。
(2)晚期滲濾液C/N<1,C/N不能滿足生物脫氮的要求。
(3)隨著填埋時間的延長,COD、BOD、BODs/COD變化很大,普通的生化工藝往往不能適應這種變化,需要對工藝進行改造以滿足排放標準。
針對滲濾液的上述處理難點進行工藝選擇:
(1)由于不可生物降解物質的存在,在需要滲濾液處理達到二級、一級排放標準時,往往需要采用膜處理工藝。根據工程實踐,通常MBR加一級NF工藝可確保滲濾液達到二級排放標準,通常MBR加二級NF工藝可確保滲濾液達到一級排放標準。
(2)針對氨氮的問題,在填埋初期和中期滲濾液碳源充足的情況下,盡量采取反硝化脫氮,跟氨吹脫相比,既不會造成氨氣的污染,又降低了運行費用和投資。在填埋晚期滲濾
液碳源不足的情況下,需要增加氨吹脫工藝、RO反滲透過濾或在滲濾液中增加碳源,以滿足氨氮的排放要求。
(3)在做工藝設計時,盡量選擇對水質變化適應較強的MBR等工藝,或預留在填埋晚期須增加的工藝場地,以方便改造。
由于滲濾液水質復雜,在對工藝沒有把握的情況下要進行小試乃至中試,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項工作。在調查清楚設計水質的情況下,對處理要求、投資額度、現場條件等綜合考慮,通過技術經濟評價來確定最終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