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龍崗區龍田污水處理廠
龍田污水處理廠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坑梓鎮龍田村,現狀一期規模為3萬噸/日,占地47967平方米,服務范圍為田坑水流域,主要包括坑梓鎮墟鎮、老坑村、秀新村、龍田村。于2001年1月正式動工,2001年8月建成并移交坑梓鎮人民政府。2003年8月該工程移交給龍崗區城市管理辦公室污水處理管理中心管理。
擴建項目廠址位于現有龍田污水處理廠西南圍墻內的預留地,面積 1.9公頃。擴建工程擬采用“A2/O+混凝、沉淀、砂濾”污水處理工藝,該方案運行、管理更為簡單,適合于本工程規模較小,不可能配備強大的運營管理隊伍的現實;污泥采用重力濃縮帶式脫水處理,脫水后的污泥可運至上洋污泥處置廠進行處置;除臭采用生物除臭裝置;尾水消毒采用紫外線消毒,處理后的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A標準后,就近排入田坑水,下游約200米處匯入龍崗河。
工藝流程
污水在廠內首先經過粗格柵去除大的漂浮物,然后自流入集水池。污水經立式污水泵提升至組合式旋轉細格柵,組合式旋轉細格柵可把雜物及砂粒從廢水中分離出來,并濃縮址理。旋轉細格柵處理出水先進入厭氧池,由推進器將進水和厭氧污泥混合進行厭氧處理,然后自流入BIOLAK生化池,利用懸鏈式曝氣器曝氣充氧進行好氧處理,處理后的污水,經沉淀后再進行曝氣充氧穩定,污水自流入消毒池,消毒后排放。Bl0lAk反應池產生的剩余污泥用污泥泵送入污泥濃縮池,污泥經濃縮后再由螺桿泵送人帶式壓濾機脫水。污泥濃縮池產生的上清液和壓濾機產生的濾液自流入集水池二次處理。BlOLAK反應池需要的氧氣由風機供給,預處理設施產生的機械雜物外運填埋處置,產生的剩余污泥外運用作農肥。
設計進廠水質如下:CODcr為200mg/L,BOD5為70 mg/L,SS為180mg/L、NH3-N為22mg/L,TN為30mg/L,TP為4.5 mg/L。城市污水處理工藝采用“A2/O+混凝、沉淀、砂濾”方案,對城市污水進行有機物降解、脫氮除磷及深度處理。污水經管道收集后,經過粗細格柵、預沉砂池及污水提升泵房、曝氣沉砂池等預處理后,進入UCT池、平流沉淀池、后至深度處理階段,最后采用紫外線消毒法進行消毒后達標排放。
本擴建工程規模5.0萬m3/d,近期總規模達到8.0萬m3/d,田坑水流域污水都將通過截污管網進入坑梓鎮龍田污水處理廠。排入龍崗河的污染物削減總量和削減率見表1-1,表明本工程實施后將有效削減污染物排放量。
表1-1 本工程廢水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建成前排污量 建成后排污量 削減量 削減率
CODcr 3650 913 2737 75%
BOD5 1278 183 1095 86%
(2)本項目產生的惡臭廢氣主要成分是H2S和NH3,臭氣污染源源強采用美國EPA對城市污水處理廠惡臭污染物產生情況的研究,每處理1g的BOD,可產生 0.0031g的NH3和 0.00012g的H2S。本次擴建項目處理規模為5萬噸/日,BOD進水70mg/L,出水10mg/L,由此可計算出H2S和NH3的產生量,見表1-2。
表1-2 惡臭污染源強(單位:kg/h)
污染物名稱
污水處理構筑物 H2S NH3
龍田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 0.015 0.3875
由此可見,本次擴建項目廢氣污染物的產生量分別為:NH3為 0.3875kg/h(3.07 t/a),H2S為 0.015kg/h(0.12 t/a)。
(3)本污水處理廠工程建成投產后,產生的固體廢物列表如1-3。
表1-3本項目運營期固廢年產生量匯總
格柵渣 沉砂渣 污泥 生活垃圾
730m3/a 328.5 m3/a 4828 t/a 9.8 t/a
(4)本項目噪聲源主要為設備噪聲。據類比調查,主要噪聲源聲級強度見表1-4。
表1-4 龍田污水處理廠主要設備聲源聲級
噪聲源 設備 數量 噪聲級dB(A)
污水提升泵房 提升泵 5臺(旱季1臺備用) 75~80
沉砂池 鼓風機 2臺羅茨風機(1用1備) 95~100
A2O生化池 曝氣設施 1套 60~70
污泥泵 12臺(8用4備) 80~90
污泥回流泵房 回流泵 4臺(3用1備) 75~
剩余污泥泵 2臺(1用1備) 75~80
鼓風機房 鼓風機 3臺(2 用1備) 95~100
中間提升泵房 潛污泵 3臺(2用1備) 75~80
污泥脫水間 離心脫水機 3臺(2用1備) 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