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09.05
申請日:2023.07.14
分類號:C02F3/30(2023.01)I;C02F3/12(2023.01)I;C02F3/28(2023.01)I
摘要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具體為一種利用粘性土壤快速培養活性污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用凈水配制污水;(2)污水中培養菌種;(3)投加粘性土壤;(4)初級活性污泥悶曝;(5)活性污泥培養。本方法利用粘性土壤,通過一定的培養步驟,快速實現活性污泥培養,具有操作簡單、投入少、調試時間短和效果穩定等優點。
權利要求書
1.一種利用粘性土壤快速培養活性污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用凈水配制污水測定出生活污水中的碳、氮、磷的含量,根據生活污水中的碳、氮、磷的含量采用凈水配制出污水,在配制的污水中添加營養元素;(2)污水中培養菌種在污水處理設備的好氧培養箱中加入配制的污水及好氧菌,并進行間歇曝氣,運行12~24小時;在污水處理設備的厭氧培養箱中加入配制的污水及厭氧菌,并間歇性攪拌,運行12~24小時;(3)投加粘性土壤分別向好氧培養箱及厭氧培養箱中按照順序投加海藻酸鈉、碳源以及粘性土壤,并對好氧培養箱進行連續曝氣,好氧培養箱及厭氧培養箱中分別形成初級活性污泥;(4)初級活性污泥悶曝向好氧培養箱中多次投入生活污水并進行悶曝,生活污水的投入量逐次增大,當好氧池活性污泥沉降比大于40%時,活性污泥濃度為500~1000mg/L,停止悶曝;(5)活性污泥培養調整污水處理設備的曝氣間歇參數、水力停留時間HRT、污泥回流比、并向厭氧培養箱中持續投加生活污水,當活性污泥濃度為2000~3500mg/L,檢測經污水處理設備處理后水中的COD、氨氮、總氮、總磷的濃度,當COD降解率≥85%,氨氮降解率≥80%,總氮降解率≥65%,總磷降解率≥80%,完成活性污泥的成型培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粘性土壤快速培養活性污泥方法,其特征在于,營養元素包括碳、氮、磷、硫、鈉、鉀、鈣、鎂、鐵。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利用粘性土壤快速培養活性污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為葡萄糖,所述氮為尿素,所述磷為磷酸鹽,所述葡萄糖,尿素,磷酸鹽的質量比為(0.1~0.8):(2~4):1;所述硫,鉀,鈣,鎂,鐵,鈉的質量比為(1~3):(0.5~0.8):(0.3~0.6):(0.1~0.5):(0.6~1.2):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粘性土壤快速培養活性污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菌為COD去除菌、氨氮菌、除磷菌;所述厭氧菌為總氮菌;所述好氧菌與厭氧菌的質量比為(5~10):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粘性土壤快速培養活性污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間歇曝氣的曝氣時間為5~15min,停歇時間為5~15min,曝氣強度為1~4m3/m2h。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粘性土壤快速培養活性污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間歇性攪拌的攪拌時間為2~4min,停歇時間為5~15min。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粘性土壤快速培養活性污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中,所述海藻酸鈉量為2%~5%,所述碳源為面粉,所述粘性土壤為河底泥與蝦蟹殼的混合土,所述面粉、河底泥、蝦蟹殼之間的比例為1:(0.08~0.2):(0.1~0.6)。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粘性土壤快速培養活性污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投入生活污水的量為污水處理設備容量0.5%~1.5%,每次投入生活污水的量按污水處理設備容量的0.05%逐次遞增,所述悶曝時間為12~24h,采取2~5h曝氣充氧,1~3h停機的方式進行,曝氣強度3~8m3/m2h。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粘性土壤快速培養活性污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中曝氣參數為曝氣時間、停歇時間、曝氣強度,其中曝氣時間為5min~15min,停歇止時間為10min~25min,曝氣強度1~3m3/m2h,所述水力停留時間HRT時間5~8h,所述污泥回流比75%~100%。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粘性土壤快速培養活性污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5)中,持續投加生活污水的量按照污水處理設備總容量的1%~3%持續投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活性污泥快速培養和補充的方法;解決傳統污水處理廠補充活性污泥時間長,成本高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粘性土壤快速培養活性污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用凈水配制污水測定出生活污水中的碳、氮、磷的含量,根據生活污水中的碳、氮、磷的含量采用凈水配制出污水,在配制的污水中添加營養元素;(2)污水中培養菌種在污水處理設備的好氧培養箱中加入配制的污水及好氧菌,并進行間歇曝氣,運行12~24小時;在污水處理設備的厭氧培養箱中加入配制的污水及厭氧菌,并間歇性攪拌,運行12~24小時;(3)投加粘性土壤分別向好氧培養箱及厭氧培養箱中按照順序投加海藻酸鈉、碳源以及粘性土壤,并對好氧培養箱進行連續曝氣,好氧培養箱及厭氧培養箱中分別形成初級活性污泥;(4)初級活性污泥悶曝向好氧培養箱中多次投入生活污水并進行悶曝,生活污水的投入量逐次增大,當好氧池活性污泥沉降比大于40%時,活性污泥濃度為500~1000mg/L,停止悶曝;(5)活性污泥培養調整污水處理設備的曝氣間歇參數、水力停留時間HRT、污泥回流比、并向厭氧培養箱中持續投加生活污水,當活性污泥濃度為2000~3500mg/L,檢測經污水處理設備處理后水中的COD、氨氮、總氮、總磷的濃度,當COD降解率≥85%,氨氮降解率≥80%,總氮降解率≥65%,總磷降解率≥80%,完成活性污泥的成型培養。
優選的,所述營養元素包括碳、氮、磷、硫、鈉、鉀、鈣、鎂、鐵。
優選的,所述碳為葡萄糖,所述氮為尿素,所述磷為磷酸鹽,所述葡萄糖,尿素,磷酸鹽的質量比為(0.1~0.8):(2~4):1;所述硫,鉀,鈣,鎂,鐵,鈉的質量比為(1~3):(0.5~0.8):(0.3~0.6):(0.1~0.5):(0.6~1.2):1。
優選的,所述好氧菌為COD去除菌、氨氮菌、除磷菌;所述厭氧菌為總氮菌;所述好氧菌與厭氧菌的質量比為(5~10):1。
優選的,所述間歇曝氣的曝氣時間為5~15min,停歇時間為5~15min,曝氣強度為1~4m3/m2h;優選的,所述間歇性攪拌的攪拌時間為2~4min,停歇時間為5~15min。
優選的,在步驟(3)中,所述海藻酸鈉量為2%~5%,所述碳源為面粉,所述粘性土壤為河底泥與蝦蟹殼的混合土,所述面粉、河底泥、蝦蟹殼之間的比例為1:(0.08~0.2):(0.1~0.6)。
優選的,所述步驟(4)中投入生活污水的量為污水處理設備容量0.5%~1.5%,每次投入生活污水的量按污水處理設備容量的0.05%逐次遞增,所述悶曝時間為12~24h,采取2~5h曝氣充氧,1~3h停機的方式進行,曝氣強度3~8m3/m2h。
優選的,所述步驟(5)中曝氣參數為曝氣時間、停歇時間、曝氣強度,其中曝氣時間為5min~15min,停歇止時間為10min~25min,曝氣強度1~3m3/m2h,所述水力停留時間HRT時間5~8h,所述污泥回流比75%~100%。
優選的,在步驟(5)中,持續投加生活污水的量按照污水處理設備總容量的1%~3%持續投加。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在于:該方法利用配置污水以及粘性土壤,短時間實現活性污泥培養。
該方法將好氧菌,營養物質,處理中的生活污水以及粘性土壤混合,培養方法簡單,見效快。
該方法可在污水處理池一側培養,方便快速,及時培養及時使用。
(發明人:張式雷;李春林;劉文乾;曲寧;姜碩;曹志泉;徐春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