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09.05
申請日:2023.05.19
分類號:C05G3/80(2020.01)I;C05G3/40(2020.01)I;C05G3/00(2020.01)I
摘要
本發明涉及土肥基質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提高露地園林植物抗旱性的污泥炭土肥基質,包括以下體積分構成:污泥炭30~40份,泥炭土占50~60份,干燥腐熟棉籽殼占6~10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0.2~0.6份,濃縮木醋液1~2份,活性因子0.2~4份,細胞分裂素生產菌固體菌劑0.6~1份。泥炭土富有有機質,能增強土壤肥力,提高植物生長存活率,將生活污泥炭化成污泥炭,加入干燥腐熟的棉籽殼和氮磷鉀三元復合肥以特定比例混合,多孔的污泥炭有利于氮磷鉀元素的富集固定,濃縮木醋液調節土壤pH值,活性因子和細胞分裂素生產菌固體菌劑促進土肥基質發酵。本發明具有改良土質,提高園林植物抗旱性的優點。
權利要求書
1.一種提高露地園林植物抗旱性的污泥炭土肥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土肥基質包括以下體積分構成:污泥炭30~40份,泥炭土占50~60份,干燥腐熟棉籽殼占6~10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0.2~0.6份,濃縮木醋液1~2份,活性因子0.2~4份,細胞分裂素生產菌固體菌劑0.6~1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露地園林植物抗旱性的污泥炭土肥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炭是由生活污泥經炭化制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提高露地園林植物抗旱性的污泥炭土肥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炭化的過程需在絕氧環境下,炭化溫度為500℃~60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露地園林植物抗旱性的污泥炭土肥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木醋液為稻殼在缺氧環境下,500℃~600℃炭化且用水作催化劑時產生的濃縮稻殼提取液,總有機成分含量≥10%,密度≥1.015g/mL,pH5.5~8.5,溶解焦油≤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露地園林植物抗旱性的污泥炭土肥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因子為吲丁-萘乙酸可溶性粉劑。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露地園林植物抗旱性的污泥炭土肥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氮磷鉀三元復合肥所含硝基藍N-P2O5-K2O含量≥45%,硝態氮含量≥5%。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露地園林植物抗旱性的污泥炭土肥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土肥基質由各所述體積分混合攪拌均勻制成。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露地園林植物抗旱性的污泥炭土肥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園林植物包括薰衣草、金絲桃、繡球、彩葉草中的一種。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對有效改良園林植物抗旱性的基質配方缺乏的情況,本發明提供一種提高露地園林植物抗旱性的污泥炭土肥基質,具有改良土質,提高園林植物抗旱性的優點。
本發明以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提高露地園林植物抗旱性的污泥炭土肥基質,所述土肥基質包括以下體積分構成:
污泥炭30~40份,泥炭土占50~60份,干燥腐熟棉籽殼占6~10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0.2~0.6份,濃縮木醋液1~2份,活性因子0.2~4份,細胞分裂素生產菌固體菌劑0.6~1份。
泥炭土是死亡濕地植物殘體在積水環境中分解轉化的產物,屬于生物沉積礦產,富有有機質,能增強土壤肥力提高植物生長存活率,目前泥炭資源日益匱乏,價格居高不下,因而將生活污泥炭化成污泥炭,加入干燥腐熟的棉籽殼和氮磷鉀三元復合肥以特定比例混合,用以取代泥炭土的作用,減少泥炭土的用量,降低總成本,多孔的污泥炭有利于氮磷鉀元素的富集固定,在接觸到植物根后再在濃度梯度和生物作用下被吸收,濃縮木醋液調節土壤pH值,活性因子和細胞分裂素生產菌固體菌劑促進土肥基質發酵。
優選的,所述污泥炭是由生活污泥經炭化制成。
優選的,所述炭化的過程需在絕氧環境下,炭化溫度為500℃~600℃。
優選的,所述木醋液為稻殼在缺氧環境下,500℃~600℃炭化且用水作催化劑時產生的濃縮稻殼提取液,總有機成分含量≥10%,密度≥1.015g/mL,pH5.5~8.5,溶解焦油≤1%。
優選的,所述活性因子為吲丁-萘乙酸可溶性粉劑。
優選的,所述氮磷鉀三元復合肥所含硝基藍N-P2O5-K2O含量≥45%,硝態氮含量≥5%。
優選的,所述土肥基質由各所述質量分混合攪拌均勻制成。
優選的,所述園林植物包括薰衣草、金絲桃、繡球、彩葉草中的一種。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用土肥基質配方有效對抗土壤鹽堿化過程,促進氮磷鉀元素富集固定,污泥炭的多孔結構能支持植物、提供多元足量植物營養、協調水氣平衡、緩釋肥料,為園林植物提供充分的氮磷鉀生長元素,提升了園林植物在旱季來臨時的成活率,園林植物的抗旱性得以提高。
(2)與生活污泥安全處理及其污泥炭環保處置中主要的物質循環-“碳-磷-鉀元素生態循環”,從而有效地解決了人類生活廢棄物、生活污泥和生活污泥炭對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
(3)污泥炭配合氮磷鉀三元復合肥能有效減少昂貴的泥炭土用量,又能起到與泥炭土相似的有機肥作用,降低了總成本。
(4)將生物炭、微生物、有機質、植物生長調節劑、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結合起來配合使用,發揮整體優勢,充分利用土壤潛力,建立良性土壤生態循環體系。
(發明人:姜良軍;彭曉英;王惠群;馬貴權;胡宗濤;李小敏;譚仕熠;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