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0.20
申請日:2023.09.11
分類號:C02F1/44(2023.01)I;C02F1/66(2023.01)I;B08B3/14(2006.01)I
摘要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碳化硅微粉用廢水循環處理裝置,屬于碳化硅微粉廢水循環處理技術領域,包括外筒殼體,外筒殼體的頂部開口內放置有過濾筒,外筒殼體底端固定連通有排出管,排出管的輸出端上設有能對用以清洗碳化硅微粉所排出廢水進行過濾處理的分離器件,分離器件包括固定連接于排出管輸出端上的導出水管,固定圈上設有能將廢水中水分子單獨過濾分離出的內嵌組件。本碳化硅微粉用廢水循環處理裝置在使用時能對清洗綠色碳化硅微粉的廢水進行過濾處理,并能將過濾后的水再次循環用來清洗碳化硅微粉,從而使得本裝置在有效處理綠色碳化硅微粉廢水的同時,還能有效節約清理碳化硅微粉的用水量,提高清洗用水的使用效率,節約企業生產成本。
權利要求書
1.一種碳化硅微粉用廢水循環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殼體(100),所述外筒殼體(100)的頂部開口內放置有過濾筒(101),外筒殼體(100)底端固定連通有排出管,排出管上設有抽液泵,排出管的輸出端上設有能對用以清洗碳化硅微粉所排出廢水進行過濾處理的分離器件;所述分離器件輸出端的下方設有水箱(102),水箱(102)側壁下方連接有循環水泵(103),且循環水泵(103)的輸出端與水箱(102)內部相連通,循環水泵(103)的輸出端上連接有循環水管(104),且循環水管(104)的排出端處于過濾筒(101)的上方;所述分離器件包括固定連接于排出管輸出端上的導出水管(201),導出水管(201)的內部連接有固定圈(203)上,固定圈(203)上設有能將廢水中水分子單獨過濾分離出的內嵌組件,導出水管(201)的外壁上設有能在內嵌組件失效時及時發出更換信號的配合結構;所述內嵌組件包括固定連接于固定圈(203)朝向排出管一側的安裝圈(204),安裝圈(204)遠離固定圈(203)一側連接有支撐罩體(301),支撐罩體(301)外表面連接有外防護網(302);支撐罩體(301)靠近外防護網(302)一側均勻開設有多個錐狀匯聚槽(307),錐狀匯聚槽(307)底壁上貫穿開設有過濾通槽(312),過濾通槽(312)遠離錐狀匯聚槽(307)一端上連接有反滲透膜(313);每個錐狀匯聚槽(307)的內部均設有一個執行單元;所述執行單元包括設置于錐狀匯聚槽(307)內部的中和球(303),中和球(303)的內部設有平衡球體(304),平衡球體(304)的內部連接有第二彈性帶(310),且第二彈性帶(310)遠離平衡球體(304)的一端分別穿過平衡球體(304)以及中和球(303)并伸入至過濾通槽(312)內部;第二彈性帶(310)伸入過濾通槽(312)內部的一端外周罩設有動力筒(308),動力筒(308)內部密封連接有氣密活塞環(309),且氣密活塞環(309)套接固定于第二彈性帶(310)外周;動力筒(308)內部還填充有氮氣層(311),動力筒(308)固定連接于過濾通槽(312)內部,動力筒(308)的端部還固定連通有引流軟管(314);中和球(303)的外壁上均勻連接有多根第一彈性帶(305),第一彈性帶(305)一端伸入中和球(303)內部且與中和球(303)外壁相貼,另一端與錐狀匯聚槽(307)內壁相連接;所述動力筒(308)介于反滲透膜(313)與錐狀匯聚槽(307)之間,引流軟管(314)遠離動力筒(308)一端穿過所對應的反滲透膜(313),且多根引流軟管(314)的輸出端共同匯聚于一根總出管;所述配合結構包括固定連接于導出水管(201)外壁上的絕緣底座(205),絕緣底座(205)頂端連接有報警器(202);絕緣底座(205)的內部分別設有觸發腔和動力腔,且觸發腔介于動力腔的上方,絕緣底座(205)內部介于觸發腔與動力腔之間設有導通細孔;動力腔的內部密封滑動連接有受迫塞座(208),受迫塞座(208)的頂部連接有連桿;觸發腔頂壁上連接有通電正極座(206),觸發腔內位于通電正極座(206)下方設有通電負極座(207),且連桿頂端穿入觸發腔內并固定連接于通電負極座(207)底部,通電正極座(206)通過導線與報警器(202)的正極相連接,通電負極座(207)通過導線與報警器(202)負極相連接;受迫塞座(208)的底部連接有第三彈性帶(209),且第三彈性帶(209)底端與動力腔底壁相連接;絕緣底座(205)的底部連接有注入軟管(210);所述注入軟管(210)的一端伸入動力腔之中,注入軟管(210)另一端穿入導出水管(201)內部并與總出管的輸出端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微粉用廢水循環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性帶(310)遠離平衡球體(304)一端與動力筒(308)內腔底壁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微粉用廢水循環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通細孔的一端與觸發腔相連通,另一端與動力腔相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微粉用廢水循環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帶(305)以及第二彈性帶(310)的初始狀態均為拉長繃緊狀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微粉用廢水循環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性帶(310)的外徑尺寸大于第一彈性帶(305)的外徑尺寸。
發明內容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碳化硅微粉用廢水循環處理裝置的方法,解決了上述背景技術中所提出的技術問題。
2.技術方案。
本申請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碳化硅微粉用廢水循環處理裝置,包括外筒殼體,外筒殼體的頂部開口內放置有過濾筒,外筒殼體底端固定連通有排出管,排出管上設有抽液泵,排出管的輸出端上設有能對用以清洗碳化硅微粉所排出廢水進行過濾處理的分離器件;
分離器件輸出端的下方設有水箱,水箱側壁下方連接有循環水泵,且循環水泵的輸出端與水箱內部相連通,循環水泵的輸出端上連接有循環水管,且循環水管的排出端處于過濾筒的上方;
分離器件包括固定連接于排出管輸出端上的導出水管,導出水管的內部連接有固定圈上,固定圈上設有能將廢水中水分子單獨過濾分離出的內嵌組件,導出水管的外壁上設有能在內嵌組件失效時及時發出更換信號的配合結構。
作為本申請文件技術方案的一種可選方案,內嵌組件包括固定連接于固定圈朝向排出管一側的安裝圈,安裝圈遠離固定圈一側連接有支撐罩體,支撐罩體外表面連接有外防護網;
支撐罩體靠近外防護網一側均勻開設有多個錐狀匯聚槽,錐狀匯聚槽底壁上貫穿開設有過濾通槽,過濾通槽遠離錐狀匯聚槽一端上連接有反滲透膜;
每個錐狀匯聚槽的內部均設有一個執行單元。
作為本申請文件技術方案的一種可選方案,執行單元包括設置于錐狀匯聚槽內部的中和球,中和球的內部設有平衡球體,平衡球體的內部連接有第二彈性帶,且第二彈性帶遠離平衡球體的一端分別穿過平衡球體以及中和球并伸入至過濾通槽內部;
第二彈性帶伸入過濾通槽內部的一端外周罩設有動力筒,動力筒內部密封連接有氣密活塞環,且氣密活塞環套接固定于第二彈性帶外周;
動力筒內部還填充有氮氣層,動力筒固定連接于過濾通槽內部,動力筒的端部還固定連通有引流軟管;
中和球的外壁上均勻連接有多根第一彈性帶,第一彈性帶一端伸入中和球內部且與中和球外壁相貼,另一端與錐狀匯聚槽內壁相連接。
作為本申請文件技術方案的一種可選方案,第二彈性帶遠離平衡球體一端與動力筒內腔底壁相連接。
作為本申請文件技術方案的一種可選方案,動力筒介于反滲透膜與錐狀匯聚槽之間,引流軟管遠離動力筒一端穿過所對應的反滲透膜,且多根引流軟管的輸出端共同匯聚于一根總出管。
作為本申請文件技術方案的一種可選方案,配合結構包括固定連接于導出水管外壁上的絕緣底座,絕緣底座頂端連接有報警器;
絕緣底座的內部分別設有觸發腔和動力腔,且觸發腔介于動力腔的上方,絕緣底座內部介于觸發腔與動力腔之間設有導通細孔;
動力腔的內部密封滑動連接有受迫塞座,受迫塞座的頂部連接有連桿;
觸發腔頂壁上連接有通電正極座,觸發腔內位于通電正極座下方設有通電負極座,且連桿頂端穿入觸發腔內并固定連接于通電負極座底部,通電正極座通過導線與報警器的正極相連接,通電負極座通過導線與報警器負極相連接;
受迫塞座的底部連接有第三彈性帶,且第三彈性帶底端與動力腔底壁相連接;
絕緣底座的底部連接有注入軟管。
作為本申請文件技術方案的一種可選方案,導通細孔的一端與觸發腔相連通,另一端與動力腔相連通。
作為本申請文件技術方案的一種可選方案,注入軟管的一端伸入動力腔之中,注入軟管另一端穿入導出水管內部并與總出管的輸出端相連接。
作為本申請文件技術方案的一種可選方案,第一彈性帶以及第二彈性帶的初始狀態均為拉長繃緊狀態。
作為本申請文件技術方案的一種可選方案,第二彈性帶的外徑尺寸大于第一彈性帶的外徑尺寸。
3.有益效果。
本申請技術方案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1).本碳化硅微粉用廢水循環處理裝置在使用時能對清洗綠色碳化硅微粉的廢水進行過濾處理,并能將過濾后的水再次循環用來清洗碳化硅微粉,從而使得本裝置在有效處理綠色碳化硅微粉廢水的同時,還能有效節約清理碳化硅微粉的用水量,提高清洗用水的使用效率,節約企業生產成本。
(2).將待清洗綠色碳化硅微粉倒入過濾筒內,隨后再將清洗水向過濾筒頂部開口噴出,清洗廢水通過抽液泵泵入導出水管內部后,通過內嵌組件上的反滲透膜將除水以外的物質過濾攔截下,實現對廢水的過濾除雜處理。
(3).經過內嵌組件過濾處理后的水通過導出水管導入水箱統一收集內部,再通過循環水泵將收集的水通過循環水管再次輸入過濾筒內部并再次清洗碳化硅微粉,進而實現對清洗碳化硅微粉的廢水的處理循環再利用,提高對廢水的利用率,節約清洗綠色碳化硅微粉用水。
(4).廢水進入錐狀匯聚槽內部后,通過中和球將堿洗碳化硅微粉時所殘留表面所粘附堿性溶液進行中和,降低廢水中堿性,使得廢水的pH值趨向7,降低清洗廢水對反滲透膜的損壞程度,延長反滲透膜的使用壽命,有利于提升本處理裝置使用壽命的同時,也能有效提高本裝置運行的穩定性。
(5).中和球不斷中和廢水中堿性物質后,體積不斷收縮減小,當中和球體積縮小接近平衡球體表面時,在第一彈性帶拉力作用下,第一彈性帶從中和球內部脫離出,并且在第二彈性帶彈力拉力下,氣密活塞環將氮氣層通過引流軟管傳導至配合結構內部,再由配合結構在內嵌組件失效時及時向工作人員發出更換信號,保障本處理裝置對綠色碳化硅微粉的廢水處理效果。
(發明人:高惠;朱述理;高祥恩;王中連;高祥軍;王慧)